高含水期注采井网的重组调整

被引:29
作者
袁向春
杨凤波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剩余油; 井网; 调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4 [油田布井原则及方式];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河南双河油田厚油层发育,特高含水开发期剩余可动油滞留在层内夹层发育的部位和汪采井网不完善区、多口油井或注水井之间的滞留区、压力平衡区。提出以注采井组为调整单元、以剩余油相对富集的流动单元或单层为调整对象,按井组重新组合注采关系,钻少量新井,通过对老井的封、补、调及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将强化注采关系与改变液流方向结合,达到增加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驱替压力梯度而动用剩余油的目的。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实施井冈重组调整后,注采井数比由0.63增至0.82,整个单元水驱采收率由46.28%提高到49.5%。图2表1参25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水驱砂岩油田开发后期注采结构调整实践与探索 [J].
卢军 ;
张继谦 ;
杜学军 ;
薛国勤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1) :3-5
[2]   注采井数比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J].
杨凤波 .
新疆石油地质, 1998, (05) :61-64+88
[3]   双河油田典型厚油层水驱开发模式解剖 [J].
黄海香 ;
张继谦 ;
白振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4) :72-74+13-14
[4]   双河油田北块Ⅳ4厚油层细分开采做法及认识 [J].
杨堃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5) :80-82+123
[5]   关于剩余油研究的探讨 [J].
俞启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2) :46-50+99
[6]   双河油田砂砾岩油藏微观水驱油机理 [J].
高约友 ;
张新宁 ;
师树义 .
河南石油, 1996, (04) :14-17+4
[7]   油田调整期增加可采储量的评价方法探讨与认识 [J].
苏继洪,石忠仁,王力娜,练加贵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6) :88-89
[8]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 [J].
韩大匡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5) :47-55+98
[9]   双河油田厚油层内夹层分布特征 [J].
王国鹏,何光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2) :55-58+100
[10]   双河油田北块Ⅳ1~4层系储层特征及三维地质模型 [J].
赵跃华 ;
王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3, (05) :1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