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人本: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两个基础理论分析

被引:6
作者
陈惠雄
机构
[1] 浙江财经学院人本经济研究所浙江杭州
关键词
快乐; 效用; 稀缺性; 人本主义; 科学发展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 [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涉及“人”与“经济”两个意义相异又相互依存的世界 ,而其本质则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价值与地位问题。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与终极价值 ,不是物质 ,也不是偏好满足的效用 ,而是人的快乐 ;经济发展的终极约束不是自然资源 ,不是货币资本 ,而是作为主体的人力资本自身。这是人与经济的本质关系。终极而言 ,经济发展中的成本与收益是归结于人类自身的。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 ,而且还是实现自身目的的根本手段。这一将目的与手段皆抽象为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来解释经济发展的观点 ,是人本经济学的根本出发点 ,也是全面确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基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5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经济学的人本化溯源与发展.[M].(美)马克·A.卢兹(MarkA.Lutz)著;孟宪昌主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M].(奥)陶在朴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  
人本主义经济学的挑战.[M].(美)马克·A.卢兹(MarkA.Lutz);(美)肯尼思·勒克斯(KennethLux)著;王立宇等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  
过渡经济学与中国经济.[M].宋承先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5]  
觉解人生.[M].陈卫平选编;冯友兰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7]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 [J].
张奎良 .
哲学研究, 2004, (05) :11-16
[8]   科学与人文 [J].
吴国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4) :4-15+203
[9]   对“稀缺性”的重新诠释 [J].
陈惠雄 .
浙江学刊, 1999, (03) :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