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被引:22
作者
周丽
邓伟民
机构
[1] 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去势雌性大鼠; 动物模型; 绝经后; 骨质疏松; 评价指标; 综述文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0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学术背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已经被广泛运用,正确的选择和建立一个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研究者是动物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目的:分析近10年来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5/2007-05与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动物模型,绝经后骨质疏松",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5/2007-05与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animal model,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获得文章60篇。同时手工查找近年出版的中文相关著作。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有关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成模机制、模型的优缺点、模型的灵敏评价指标、最佳造模时间和成模时间以及不同时间内模型适用范围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在60篇文献中25篇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给予删除,对3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最终纳入其中30篇文献。资料综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于1969年由Saville用大鼠首先建立,后被反复证实,现已成为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经典动物模型;此种造模方法优点在于造模因素单一、模型确定、重复性好、实验结果可信度大、能很好的体现雌激素水平下降,但它与临床不尽相符;造模及成模时间有不同的看法,成模时间最快的要1周,最慢的要4个月;评价指标有骨量、骨超微结构、生化指标及骨生物力学指标。结论: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是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实验不可缺少的研究材料,研究者应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最佳的造模及成模时间和灵敏的评价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323 / 132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复制与评价 [J].
王晓 ;
梅其炳 ;
刘莉 ;
商澎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7, (02) :141-145+133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学进展 [J].
辛晓燕 ;
蔡国青 .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07) :395-397
[3]   双侧卵巢切除大鼠不同时间段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观察 [J].
刘晓青 ;
崔燎 ;
吴铁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5, (04) :19-21+58
[4]   补肾益肝活血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J].
张应鹏 ;
黄卫 ;
钟波 ;
陈有生 .
中国基层医药, 2005, (04) :416-417
[5]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张月峰 ;
韩景献 .
动物医学进展, 2005, (03) :8-11
[6]   大鼠切除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的实验研究 [J].
沈辉 ;
潘时中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 (02) :152-154+238
[7]   骨质疏松症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J].
袁勇 ;
钟卫军 .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3, (12) :50-51
[8]   血清骨特异性酸性磷酸酶的临床意义 [J].
薛延 ;
张海文 ;
杨立红 ;
王芊 ;
郭三巧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3, (06) :48-49
[9]   去卵巢后大鼠不同部位的骨组织计量学与骨密度研究 [J].
陈东 ;
王连唐 ;
陈国栋 ;
陈子怡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2, (03) :21-23
[10]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近况 [J].
崔巍 .
中医正骨, 2002, (02)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