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语言压制现象及转喻修辞

被引:35
作者
袁野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构式语法; 压制; 转喻; 认知修辞学;
D O I
10.16027/j.cnki.cn31-2043/h.2010.03.008
中图分类号
H04 [语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认知修辞学必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的创建和完善还需要当代学者们大量具体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包括将最新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各语言的修辞现象研究中去,使得二者有充分的物理磨合及化学反应。本文即以构式语法理论为依据研究各种语言活用或压制现象,包括同属于语言活用的转喻修辞现象。认知语言学对转喻的研究通常是从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CM)角度出发的,本文的构式语法视角对转喻研究是一个重要补充,同时加强了对转喻的语法方面的描述。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 [J].
王寅 .
当代修辞学 , 2010, (01) :45-55
[2]   动词意义、构式与体验式理解 [J].
袁野 .
外语教学, 2007, (03) :36-40
[3]   构式语法与英语体义研究 [J].
谢应光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 (01) :96-101
[4]   “糅合”和“截搭” [J].
沈家煊 .
世界汉语教学, 2006, (04) :5-12+146
[5]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and linguistic generalizations: The What’s X doing Y? construction[J] . Paul, -- Kay,Charles J. Fillmore.Language . 1999 (1)
[6]   Aspect shift and coercion [J].
De Swart, H .
NATURAL LANGUAGE & LINGUISTIC THEORY, 1998, 16 (02) :34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