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意义、构式与体验式理解

被引:21
作者
袁野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香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
关键词
构式语法; 体验式理解; 动词意义; 仿拟构式语法;
D O I
10.16362/j.cnki.cn61-1023/h.2007.03.018
中图分类号
H314 [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201 ;
摘要
Goldberg在强调构式本身独立于词汇的意义的同时,也论述了词汇的认知意义,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更加系统和深入;Goldberg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与认知语言学的主流思想之间还有进一步融合的空间,构式语法的研究可以更加注重人脑的认知现实,更多地将释义(construal)、体验、意象及意象图式的研究纳入其中。本文重点尝试将体验及意象图式的理论引入Goldberg和Iwata构式语法中,建立起自己的仿拟构式语法(simulation construction gram-mar)模式,并以此模式对几个有争议的汉语句子进行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语篇理解的体验观:认知心理学的新阐释 [J].
袁野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01) :10-14
[2]   关于构式和词语的多功能性 [J].
王黎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5, (04) :2-5
[3]   构式语法评介 [J].
应晨锦 .
中文自学指导, 2004, (03) :46-49
[4]   构式义、转喻与句式压制 [J].
李勇忠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02) :10-14
[5]   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 [J].
陆俭明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4, (02) :15-20
[6]   走近构式语法 [J].
董燕萍 ;
梁君英 .
现代外语, 2002, (02) :143-152+142
[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Lakoff, G.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 1987
[8]  
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Goldberg,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1995
[9]  
Embodied experie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Gibbs,R. Brain andLanguage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