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冬小麦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河北衡水为例

被引:72
作者
谢花林 [1 ,2 ,3 ]
程玲娟 [2 ,3 ]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2] 江西财经大学土地管理研究中心
[3]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轮作休耕制度; 生态补偿; 冬小麦休耕; 地下水漏斗区; 耕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903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耕地休养生息,推行土地休耕制度,以提高地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华北地下水漏斗区作为土地休耕的三个试点之一,主要目标是退耕高耗水的冬小麦,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以减少地下水用量,修复地下水环境。农户作为农村最主要的生产与经营主体,如何给予农户合理的补偿,使其有效地实施冬小麦休耕政策成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关键因素。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机会成本法与Logistic模型对意愿与补偿标准进行分析,探讨了河北衡水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冬小麦休耕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生态补偿标准的合理性,以便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制定地下水漏斗区耕地轮作休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总数、抚养比、农户对地下水漏斗区冬小麦休耕态度、农户对政府实行政策的信任度与农户休耕意愿呈显著的正向影响;2)务农工日、耕地质量、人均耕地面积与农户休耕意愿呈显著的负向影响;3)只考虑冬小麦对地下水影响,不考虑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建议河北衡水地区休耕农户补偿标准为518元/亩(7 770元/hm2)。最后论文提出了因地制宜地制定地下水漏斗区冬小麦休耕的补偿政策,发展绿色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并做好休耕政策宣传力度等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012 / 202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   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退耕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 [J].
王学 ;
李秀彬 ;
辛良杰 ;
谈明洪 ;
李升发 ;
王仁靖 .
地理学报, 2016, 71 (05) :829-839
[3]   鄱阳湖粮食产区农户休耕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J].
李争 ;
杨俊 .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42 (22) :162-167
[4]   华北平原气候时空演变特征 [J].
王金翠 ;
张英 ;
温吉利 ;
孙继朝 .
现代地质, 2015, 29 (02) :299-306
[5]   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马铃薯替代小麦种植及由此节省的水资源量估算 [J].
郭燕枝 ;
王小虎 ;
孙君茂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 16 (06) :159-163
[6]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成本基础、接受意愿抑或生态价值标准 [J].
韩洪云 ;
喻永红 .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 (04) :64-72+112
[7]   基于CVM意愿调查的洱海流域上游农业生态补偿研究 [J].
施翠仙 ;
郭先华 ;
祖艳群 ;
陈建军 ;
李元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 (04) :730-736
[8]   城镇化进程中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J].
高佳 ;
李世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6) :212-220
[9]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和机会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分析 [J].
代明 ;
刘燕妮 ;
陈罗俊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8) :1310-1317
[10]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生态补偿标准——基于机会成本和佛冈样域的研究 [J].
代明 ;
刘燕妮 ;
江思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2)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