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煤层气资源动态评价与可利用性分析

被引:115
作者
张道勇 [1 ]
朱杰 [1 ]
赵先良 [1 ]
高煖 [1 ]
庚勐 [2 ]
陈刚 [3 ]
焦健 [4 ]
刘思彤 [4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
关键词
煤层气; 资源; 评价; 分布; 方法; 可利用性;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8.403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按照统一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框架,运用体积法,对陆上41个主要含煤盆地(群)煤层气资源的品质、分布状况以及可利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0.05×1012m3,可采资源量为12.50×1012m3。煤层气资源区域分布较为集中,鄂尔多斯、沁水等10个大型含气盆地煤层气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层系上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煤层气整体品质一般,类型以II类为主,其次为Ⅰ类,可采性差异大,可采性较好的地区有限。与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相比,本次动态评价地质资源量减少了6.76×1012m3,可采资源量增加了1.63×1012m3,主要由于含气量数据可靠程度增加和对埋深认识的变化。我国煤层气具有地面规模开发条件的可采资源量在4×1012m3左右。沁水、鄂尔多斯、滇东黔西、准噶尔等几个大型盆地具有优先开发的地质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598 / 160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陕西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建议 [J].
蔺亚兵 ;
段中会 ;
王兴 ;
马东民 .
中国煤炭地质, 2016, 28 (12) :34-37
[2]   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预测方法研究 [J].
庚勐 ;
陈浩 ;
王权 ;
李树新 ;
李贵中 .
中国煤层气, 2016, 13 (05) :3-7
[3]   我国煤层气富集规律及资源潜力新认识 [J].
庚勐 ;
陈浩 ;
陈振宏 ;
李贵中 ;
邓泽 ;
李亚男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 (09) :1659-1665
[4]   叠置含气系统共采兼容性——煤系“三气”及深部煤层气开采中的共性地质问题 [J].
秦勇 ;
申建 ;
沈玉林 .
煤炭学报, 2016, 41 (01) :14-23
[5]   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研究 [J].
李辛子 ;
王运海 ;
姜昭琛 ;
陈贞龙 ;
王立志 ;
吴群 .
煤炭学报, 2016, 41 (01) :24-31
[6]   中国煤系“三气”成藏特征及共采可能性 [J].
梁冰 ;
石迎爽 ;
孙维吉 ;
刘强 .
煤炭学报, 2016, 41 (01) :167-173
[7]   沁水盆地高阶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与思考 [J].
赵贤正 ;
朱庆忠 ;
孙粉锦 ;
杨延辉 ;
王勃 ;
左银卿 ;
申建 ;
穆福元 ;
李梦溪 .
煤炭学报, 2015, 40 (09) :2131-2136
[8]   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特殊性及其临界深度探讨 [J].
申建 ;
秦勇 ;
傅雪海 ;
陈刚 ;
陈润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 25 (09) :1470-1476
[9]   我国煤层气分布赋存主控地质因素与富集模式 [J].
刘大锰 ;
李俊乾 .
煤炭科学技术, 2014, 42 (06) :19-24
[10]   不同煤阶煤储层应力敏感性差异及其对煤层气产出的影响 [J].
陈刚 ;
秦勇 ;
杨青 ;
李五忠 .
煤炭学报, 2014, 39 (03) :50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