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地植被恢复演替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13
作者
李艳 [1 ]
李鹏 [1 ]
赵忠 [1 ]
张良恩 [2 ]
孙楠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 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街道办事处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特性; 生态环境效应; 退耕还林(草); 植被建设;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7.08.012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植被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过程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植被恢复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机制,阐明了植被重建的水土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植被恢复重建的自然因素及其时间效应,提出了植被恢复的可能途径,同时对植被恢复的基础研究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不同撂荒年限的草原农田土壤及植被的变化规律研究 [J].
田洪艳 ;
周道玮 ;
郭平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72-77
[2]   赣南红壤侵蚀区植被退化和恢复演替的初步研究 [J].
谢宝平 ;
牛德奎 ;
杨先锋 .
江西林业科技, 2001, (06) :4-6+9
[3]   衡阳市水蚀地植被恢复过程及演替趋势浅析 [J].
王衡芽 ;
贺遵平 .
林业资源管理, 2001, (06) :69-73
[4]   黄土高原退耕地的生态恢复 [J].
侯扶江 ;
肖金玉 ;
南志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8) :923-929
[5]   植物根系对土壤侵蚀控制机理的研究 [J].
毛瑢 ;
孟广涛 ;
周跃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02) :241-243
[6]   植物根系力学与固土作用机理研究综述 [J].
程洪 ;
谢涛 ;
唐春 ;
李凤 .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1) :97-102
[7]   植物-土壤系统中水分再分配作用研究进展 [J].
刘美珍 ;
孙建新 ;
蒋高明 ;
董鸣 .
生态学报, 2006, (05) :1550-1557
[8]   黄土高原不同演替阶段草地植被细根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J].
韦兰英 ;
上官周平 .
生态学报, 2006, (11) :3740-3748
[9]   黄土区大型排土场植被根系的抗蚀抗冲性研究 [J].
吕春娟 ;
白中科 ;
陈卫国 ;
秦俊梅 ;
贺斌 ;
李俊杰 ;
崔艳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2) :35-38+143
[10]   黄土高原子午岭退耕地土壤物理性质与群落特征 [J].
刘勇 ;
王凯博 ;
上官周平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 (02) :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