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产量能力、适应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14
作者
俞世蓉
吴兆苏
夏中华
杨竹平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小麦; 产量; 适应性; 稳定性; 育种目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0个长江下游地区的小麦品种在1984~1986年两个小麦生长季、7个有代表性的试验点进行3重复随机区组试验;1986~1988年两个小麦生长季,9个同一地区的小麦品种在南京进行3重复的复裂区试验,3种施氮水平为主区,3个播种期为副区,9个品种为亚副区。测定各小区的籽粒产量和产量因素。这些参试小麦品种中,在产量能力、适应性和稳定性上存在显著差异。有些品种产量能力较高、稳定性较好,而且有广泛适应性,其中,扬麦5号的适应性更好于其他品种。结果说明,进一步的产量育种目标可以是在一定亩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结合较快的灌浆速度,也可以是在一定亩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并结合稳定的粒重,降低株高并结合适当的成熟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江苏淮南地区70年代以来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因素的演变 [J].
俞世蓉 ;
吴兆苏 ;
杨竹平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8, (04) :15-21
[2]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上几个问题的探讨 [J].
俞世蓉 ;
吴兆苏 .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03) :20-25
[3]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遗传分析和新品种的选育 [J].
吴兆苏 ;
俞世蓉 ;
谢福祥 ;
魏燮中 .
遗传, 1985, (0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