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黄河中游粗泥沙的来源

被引:4
作者
史学建 [1 ]
刘宇梁 [2 ]
黄静 [1 ]
彭红 [1 ]
王昌高 [1 ]
董飞飞 [1 ]
机构
[1]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2] 延安市水土保持工作队
关键词
泥沙粒径; 粗泥沙来源; 水土流失; 风沙; 黄河中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4 [泥沙的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选择黄河中游多沙粗沙来源较为集中的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无定河等流域,对比分析了河流粗泥沙含量和平均粒径年内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软弱砂岩出露区的皇甫川流域,河流携带的粗泥沙含量及平均粒径与径流量年内变化趋势一致,软弱易蚀岩层出露面积比例越大,这一趋势就越明显;风沙区分布面积较大的秃尾河和无定河等流域,随着夏季水流侵蚀能力的增强,悬移质平均粒径并未明显增大,甚至降水集中和多暴雨的7~8月的平均粒径和粗泥沙含量小于冬季的,这些流域内基岩产沙对河流泥沙贡献不大,悬移质中的粗泥沙应主要来源于风沙。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风水两相侵蚀产沙过程 [J].
许炯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5) :540-548
[2]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高含沙水流的粒度组成及其地貌学意义 [J].
许炯心 .
泥沙研究, 1999, (05) :15-19
[3]   黄河中游粗沙的来源主要是风沙 [J].
冯国安 .
中国水土保持, 1992, (03)
[4]   关于黄河粗颗粒泥沙来源问题的商榷 [J].
马秀峰 .
人民黄河, 1982, (04) :59-64
[5]  
徐建华等编著.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界定及产沙输沙规律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6]  
景可等著.黄河泥沙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