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人工湿地条件下芦苇与芦竹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18
作者
赵建松
白梅
程凤鸣
李小明
机构
[1]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潜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 光合速率; 叶绿素; 叶片水势;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08.03.011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通过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芦竹(Arundo donax)在模拟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比较,发现在两种人工湿地生长的两种植物叶片水势基本一致。对于植株相对生长率,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芦苇各项指标在两种人工湿地间的差异不显著;芦竹在潜流湿地中的生长特性明显优于表面流湿地,二者间差异极显著(n=3,p<0.01)。根系的生长状况与叶片水势情况表明水分供需并不是影响植物生理差异的因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的正相关表现说明叶绿素是影响两种湿地类型上植物生理特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芦苇、芦竹在两种人工湿地间的生理生态差异说明芦苇能适应两种湿地生境,而芦竹更适合种植在潜流人工湿地。
引用
收藏
页码:398 / 40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 [J].
徐德福 ;
李映雪 .
湿地科学, 2007, (01) :32-38
[2]   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及机理 [J].
马安娜 ;
张洪刚 ;
洪剑明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57-63
[3]   叶绿素b缺失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J].
郭春爱 ;
刘芳 ;
许晓明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05) :967-973
[4]   人工湿地的氮去除机理 [J].
卢少勇 ;
金相灿 ;
余刚 .
生态学报, 2006, (08) :2670-2677
[5]   人工湿地净化富营养化河水试验研究(二)——基质层及流态对氮素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 [J].
周炜 ;
黄民生 ;
谢爱军 ;
年跃刚 .
净水技术, 2006, (04) :40-44
[6]   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 [J].
张洪刚 ;
洪剑明 .
湿地科学, 2006, (02) :146-154
[7]   杭州人工湿地与西溪湿地4种植物光合生理生态比较 [J].
张骁栋 ;
葛滢 ;
叶哲璐 ;
潘海峰 ;
杨万军 ;
张骏 ;
高瞻 ;
常杰 .
湿地科学, 2006, (02) :138-145
[8]   芦苇湿地不同生物量处理生活污水中三氮 [J].
刘育 ;
夏北成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4) :98-99+121
[9]   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J].
周素芬 ;
胡静 .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6, (01) :12-15
[10]   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的净化效果与植物生长比较 [J].
赵建刚 ;
刘丽娜 ;
陈章和 .
生态科学, 2006, (01)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