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汇的气候特征

被引:18
作者
陈玉英
巩远发
魏娜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大气热源/热汇; 亚洲季风区; 青藏高原; 东亚大陆; 西太平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2.4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1950—2005 a共5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倒算法计算了全球的大气热源、热汇,分析了亚洲季风区的大气热源、热汇的基本气候特征和年变化气候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从气候平均看,亚洲季风区的南亚-热带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地区是全球范围最大的大气热源区,西太平洋暖池区是最强的热源中心。(2)在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热汇的季节差异明显。从青藏高原南侧和孟加拉湾北部到中国东部和南海地区,冬季是较强的热汇区,夏季则是强的热源区;而在北太平洋中纬度和澳大利亚北部洋面上,冬季是强热源区,夏季是弱的热源或热汇。(3)亚洲季风区中,青藏高原、东亚大陆、西太平洋地区三个经度带内热源、热汇的年变化明显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51 / 2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孟加拉湾热源对亚洲夏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 [J].
张艳焕 ;
郭品文 ;
周慧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1) :1-8
[2]   东亚夏季风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 [J].
黄荣辉 ;
顾雷 ;
徐予红 ;
张启龙 ;
吴尚森 ;
曹杰 .
大气科学, 2005, (01) :20-36
[3]   ERA与NCEP2大气热源的对比分析以及全球大气热源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J].
蓝光东 ;
温之平 ;
贺海晏 .
大气科学, 2005, (01) :154-163
[4]   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热源、水汽汇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海温异常之间的联系 [J].
蓝光东 ;
温之平 ;
贺海晏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3) :258-270
[5]   青藏高原热源异常对1999年东亚夏季风异常活动的影响 [J].
孙颖 ;
丁一汇 .
大气科学, 2002, (06) :817-828
[6]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北半球环流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 [J].
刘新 ;
李伟平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2, (03) :267-277
[7]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J].
赵平 ;
陈隆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27-332
[8]  
长江中下游热源和水汽汇的季节变化特征[J]. 简茂球,罗会邦.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S1)
[9]   夏半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时间变化特征 [J].
罗会邦 ;
陈蓉 ;
俞新南 .
气象科学, 1995, (04) :84-93
[10]   夏半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对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J].
罗会邦 ;
陈蓉 .
气象科学, 1995, (04) :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