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视野下旅游社区的协商治理研究——以鼓浪屿公共议事会为例

被引:26
作者
王翔
机构
[1] 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旅游社区; 协商; 共建共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3 [生活、居住、交通];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当下我国,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主要领域。旅游社区是社区治理领域中较特殊的一类,只因其虽然具有相对固定的主体结构——居民、商家、游客和政府。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仍会产生传统治理模式失灵现象,而形成治理困境的直接原因是多元利益无法得到有序调和,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社区成员认同感较低造成了社区既有的"熟人格局"解体,共同体内部规范逐渐失效;另一方面,行政管理者由于体制原因,难以形成行政协力以构建有效的外部治理体系。其治理困境的因素大抵包括成熟的社区、激增的人口和内涵丰富的旅游价值。针对此困境,鼓浪屿建立了多元主体协商平台的鼓浪屿公共议事会,重建旅游社区的整合功能。首先,鼓浪屿公共议事会不仅有效弥补了现行政府管理体制中以街道办为主的社区管理和以管委会为主的景区管理体系之间行政协调性不足的制度缺陷,而且从结构上联通了居民、市场(行业协会)和政府三方主体;其次,议事规则通过设置居民的表决权,重塑治理主体,提升居民认同感,继而为共同体内部规范的恢复提供了可能。根据顶层设计,鼓浪屿公共议事会是符合共建共享治理理念的程序性机制。通过对议事会的实证分析可知,在旅游社区的治理过程中,共建必须综合考量程序的可执行性、功能性和议事效率;共享则体现为以政府赋权于民为前提,依托程序,达至多元主体的功能性结构重整。但专业性不足以及程序工具主义的偏离倾向是目前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议事专家的训练和专业人士提供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城镇化与协商民主实践的新进展——对杭州市余杭区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的分析 [J].
郎友兴 ;
张品 .
浙江社会科学, 2015, (10) :39-47+156
[2]   善治与法治关系的辨析——对当下认识误区的厘清 [J].
周安平 .
法商研究, 2015, 32 (04) :73-80
[3]   我国旅游社区的社会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 [J].
王超 ;
王志章 .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0 (01) :1-11
[4]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 [J].
张淑华 ;
李海莹 ;
刘芳 .
心理研究, 2012, 5 (01) :21-27
[5]   从社会学和旅游管理体制双角度解析旅游中的社区参与——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J].
薛玉梅 .
贵州社会科学, 2009, (06) :59-62
[6]   旅游社区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 [J].
孙诗靓 ;
马波 .
旅游科学, 2007, (02) :29-32
[7]   善治视野下的有限政府塑造 [J].
张义忠 .
社会科学战线, 2005, (01) :202-205
[8]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 [J].
孙九霞 ;
保继刚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6) :128-136+171
[9]   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历史根源、当代挑战及其启示——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视角的重新审视 [J].
马长山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1, (06) :3-18
[10]   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 [J].
唐顺铁 .
地理研究, 1998, (02)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