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和滇池硅藻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时间格局

被引:15
作者
陈小林 [1 ]
陈光杰 [1 ]
卢慧斌 [1 ]
刘晓东 [2 ]
张虎才 [1 ]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
关键词
云南湖泊; 硅藻; 时间尺度; 沉积物色素; 富营养化; 生物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前国内对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关系(productivity–diversity relationship,PD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生态系统和空间尺度,少量关于湖泊系统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现代调查,缺乏较长时间尺度上的模式探讨。本文应用沉积物色素记录重建了抚仙湖和滇池初级生产力变化历史,对硅藻群落的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两个湖泊的初级生产力都是驱动硅藻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梯度。进一步分析硅藻群落α与β多样性响应湖泊生产力水平的模式,发现滇池硅藻群落表现为随着系统生产力的上升物种丰富度减少,β多样性降低,而抚仙湖呈现相反的变化模式。两个湖泊β多样性与生产力平均水平的关系均表现出与α多样性相似的特征,但在与生产力变化幅度的关系上,滇池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而抚仙湖则没有显著的变化。滇池硅藻群落生产力随硅藻多样性的降低显著增加(R2=0.597,P<0.01),而在抚仙湖无显著变化,表明了滇池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较弱,如与营养盐富集的促进作用相比。滇池明显的富营养化过程与强烈的人类扰动带来的环境异质性降低可能对群落多样性–生产力的关系产生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10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抚仙湖水质变化(1980-2011年)趋势与驱动力分析 [J].
高伟 ;
陈岩 ;
徐敏 ;
郭怀成 ;
谢阳村 .
湖泊科学, 2013, 25 (05) :635-642
[2]   滇池流域近2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 [J].
李中杰 ;
郑一新 ;
张大为 ;
倪金碧 .
湖泊科学, 2012, 24 (06) :875-882
[3]   洱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季节演替 [J].
卫志宏 ;
张利仙 ;
杨四坤 ;
吕兴菊 ;
朱江 ;
窦嘉顺 .
水生态学杂志, 2012, 33 (04) :21-25
[4]   2007-2008年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多样性与资源现状 [J].
袁刚 ;
茹辉军 ;
刘学勤 .
湖泊科学, 2010, 22 (06) :837-841
[5]   云贵高原湖泊夏季浮游植物组成及多样性 [J].
张民 ;
于洋 ;
钱善勤 ;
李大命 ;
孔繁翔 .
湖泊科学, 2010, 22 (06) :829-836
[6]   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J].
潘继征 ;
熊飞 ;
李文朝 ;
柯凡 .
生态学报, 2009, 29 (10) :5376-5385
[7]   抚仙湖浮游植物发展趋势分析 [J].
李荫玺 ;
王林 ;
祁云宽 ;
唐芳 .
湖泊科学, 2007, (02) :223-226
[8]   滇池浮游植物种类的动态变化 [J].
张梅 ;
李原 ;
王若南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73-77
[9]   近2600年来内蒙古居延海湖泊沉积物的色素含量及环境意义 [J].
瞿文川 ;
吴瑞金 ;
王苏民 ;
张振克 .
沉积学报, 2000, (01) :13-17
[10]   滇池水-植物系统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性研究 [J].
余国营 ;
张晓华 ;
梁小民 ;
徐小清 .
水生生物学报, 2000, (02) :17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