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浮游植物和各形态无机氮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16
作者
冯露露
李正魁
周涛
机构
[1]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太湖; 浮游植物; 微囊藻; 无机氮; 时空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为研究太湖浮游植物和各形态无机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太湖全湖范围内选取9个采样点进行每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无机氮主要以硝态氮和铵氮形式存在,前者占76%,后者占22%;太湖北部靠近西北沿岸的湖区以及竺山湾的铵氮和亚硝态氮浓度通常要明显高于其他点位.太湖各采样点TIN(总溶解性无机氮)的季节变化趋势很相似,都表现为春季最高,夏秋季降低,冬季又有所升高;夏季北部湖区TIN降幅明显大于南部,使得前者TIN/TSP(总溶解性磷)远小于后者.春季太湖南部的微囊藻复苏量大于北部,但夏秋季微囊藻的暴发主要发生在太湖北部,此时微囊藻大暴发的点位(如梅梁湾)通常都伴随着很低的硝态氮浓度和TIN/TSP,使得这些点位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发生N限制;Chl.a/浮游植物的比值与浮游植物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TIN/TSP的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当藻类大量暴发而TIN/TSP下降时,浮游植物单个细胞内的平均Chl.a含量会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绿藻、硅藻、裸藻和隐藻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相似性,而这四种藻与微囊藻则有较大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739 / 7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太湖春季浮游植物群落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 [J].
杨柳 ;
章铭 ;
刘正文 .
湖泊科学, 2011, 23 (04) :605-611
[2]   太湖北部三个湖区各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J].
王秋娟 ;
李永峰 ;
姜霞 ;
王书航 ;
金相灿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11) :1537-1542
[3]   太湖竺山湾沉积物中氨氧化原核生物的垂直分布与多样性 [J].
向燕 ;
吴宇澄 ;
刘国锋 ;
刘正文 ;
吴庆龙 .
生态学报, 2010, 30 (06) :1423-1430
[4]   太湖北部河网区水体营养元素和形态氮研究 [J].
叶宏萌 ;
袁旭音 ;
孙西艳 ;
李云峰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32 (12) :52-55+84
[5]   应用冻融法测定湖泊水中叶绿素a含量 [J].
孙洁梅 ;
张哲海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 (S2) :497-498
[6]   太湖越冬蓝藻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 [J].
季健 ;
孔繁翔 ;
于洋 ;
张民 ;
阳振 ;
钱善勤 ;
吴晓东 .
湖泊科学, 2009, 21 (04) :490-494
[7]   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 [J].
秦伯强 ;
王小冬 ;
汤祥明 ;
冯胜 ;
张运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9) :896-906
[8]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 [J].
金相灿 ;
姜霞 ;
徐玉慧 ;
王琦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04) :409-413
[9]   太湖反硝化、硝化、亚硝化及氨化细菌分布及其作用 [J].
王国祥 ;
濮培民 ;
黄宜凯 ;
张圣照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1999, (02) :79-83
[10]   太湖水华成因及控制途径初探 [J].
杨清心 .
湖泊科学, 1996, (01) :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