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支持下的作物生长适宜性评价——以迁西县板栗为例

被引:6
作者
张立芳 [1 ,2 ]
王亮 [2 ]
张玉 [3 ]
赵荣 [2 ]
梁勇 [1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3] 武汉大学资环学院
关键词
地理国情要素; 板栗; 适宜性评价; GIS空间分析技术; 层次分析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4.2 [栗];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园地类要素的评价与分析是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城市建设规划造成的优质农用地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该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针对板栗生长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在选取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指标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开展作物生长适宜性评价分析研究。以河北省迁西县为研究区域,探讨了板栗生长的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将影响板栗生长的不同层面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进行适宜性分区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分区结果更加合理,有助于引导地区板栗种植业合理结构布局和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空间聚类的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李奇峰 ;
刘曦 ;
孔箐锌 ;
陆洲 ;
潘瑜春 ;
秦向阳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11) :262-265
[2]   基于GIS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综合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系统服务 [J].
张浩 ;
赵智杰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03) :531-538
[3]   城镇土地评估系统发展特点及展望 [J].
王爱萍 ;
闫弘文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01) :91-94
[4]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潜力—限制性分析——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 [J].
宗跃光 ;
王蓉 ;
汪成刚 ;
王红扬 ;
张雷 .
地理研究, 2007, (06) :1117-1126+1305
[5]   模糊聚类分析在农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J].
何延治 ;
王凤云 ;
何亮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5) :7759-7760
[6]   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为例 [J].
梁涛 ;
蔡春霞 ;
刘民 ;
彭小雷 .
地理研究, 2007, (04) :782-788+859
[7]   基于GIS的新疆克拉玛依市土地适宜性评价 [J].
任小宁 ;
郭新成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08) :2395-2396+2427
[8]   基于GIS的大连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J].
汪成刚 ;
宗跃光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109-115
[9]   基于GIS和多目标评价方法的果树适宜性评价(英文) [J].
邱炳文 ;
池天河 ;
王钦敏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6) :96-100
[10]   基于GIS的湘中紫色土丘陵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以衡南县谭子山镇紫色土综合治理试验区为例 [J].
谢树春 ;
赵玲 .
经济地理, 2005, (01) :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