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土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的流动培养研究

被引:23
作者
徐徽 [1 ]
张路 [2 ]
商景阁 [2 ]
代静玉 [1 ]
范成新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太湖; 沉积物; 铵态氮; 磷酸盐; 释放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运用一种新的水土界面释放通量研究方法——流动培养法,对太湖不同湖区不同季节条件下水土界面氮磷释放通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沉积物是其上覆水体氮磷的内源,不同湖区间铵态氮、磷酸盐交换速率差异显著,其中,受入湖河道污染输入影响较大的梅梁湾北部、竺山湾、西部沿岸带湖区铵态氮释放速率[(103.35±13.17)mg.m-2.d-1]显著高于太湖其他湖区[(11.87±12.03)mg.m-2.d-1]。磷酸盐空间释放规律与铵态氮相似,但释放的高值还出现在西南沿岸带、贡湖湾和东太湖。与静态培养方式下获得的结果相同,流动培养方式下梅梁湾铵态氮和磷酸盐释放速率也表现出季节性和空间差异,即夏季水土界面氮磷释放速率高于春、秋季,且污染严重湖区的释放速率高于其他湖区。由于流动培养的气密性减少了上覆水铵态氮以NH3的形式挥发,使得铵态氮释放速率高于敞口的静态培养方式;而就非挥发性磷酸盐释放速率而言,2种培养方式下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太湖水土界面氮磷交换通量的时空差异 [J].
张路 ;
范成新 ;
王建军 ;
郑超海 .
环境科学, 2006, (08) :1537-1543
[2]   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机制及定量化——2.磷释放的热力学机制及源-汇转换 [J].
范成新 ;
张路 ;
包先明 ;
尤本胜 ;
钟继承 ;
王建军 ;
丁士明 .
湖泊科学, 2006, (03) :207-217
[3]   太湖底泥悬浮中营养盐释放的波浪水槽试验 [J].
朱广伟 ;
秦伯强 ;
张路 ;
罗潋葱 ;
孙小静 ;
洪大林 ;
高亚军 ;
谢瑞 .
湖泊科学, 2005, (01) :61-68
[4]   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机制及定量化——1.铵态氮释放速率的空间差异及源-汇通量 [J].
范成新 ;
张路 ;
秦伯强 ;
胡维平 ;
高光 ;
王建军 .
湖泊科学, 2004, (01) :10-20
[5]   太湖五里湖沉降通量及其有机质分解率研究 [J].
胡春华 ;
濮培民 .
海洋与湖沼, 2000, (03) :327-333
[6]   梅梁湖和五里湖水-沉积物界面的物质交换 [J].
范成新 ;
秦伯强 ;
孙越 .
湖泊科学, 1998, (01) :73-78
[7]   环境条件变化对太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J].
王晓蓉 ;
华兆哲 ;
徐菱 ;
赵闯 ;
吴重华 .
环境化学, 1996, (01) :15-19
[8]   杭州西湖底泥释磷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影响 [J].
韩伟明 .
环境科学, 1992, (03) :25-29+94
[9]  
Comparison of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littoral and profundal sediments in a shallow, eutrophic lake[J] . Hydrobiologia . 1999 (0)
[10]   Australia. [J].
Ben Freedman, S .
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 1998, 5 (06) :647-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