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替代增长模式下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10
作者
郑猛 [1 ]
杨先明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2]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 劳动收入份额; 有偏技术进步;
D O I
10.14116/j.nkes.2017.02.004
中图分类号
F126.2 [人民收入与家计调查];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劳动收入份额的稳定性是宏观经济模型的关键基础,同样也是个人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探寻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动因对现阶段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偏技术进步的视角,我们提出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假说,并采用中国2000—2012年省际地区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要素替代增长效应显著,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提高使技术进步越来越偏向资本,进而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恶化了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最终对步入高等收入国家产生阻力。上述结论在进行了变量内生性问题和滞后效应、异常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应进一步通过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等途径构建有效的驱动组合,尽快实现由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75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有偏技术进步下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研究 [J].
郑猛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 33 (11) :94-110
[2]   技术进步偏向、政府税收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 [J].
王燕 ;
陈欢 .
财贸研究, 2015, 26 (01) :98-105
[3]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制造业贸易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J].
余淼杰 ;
梁中华 .
管理世界, 2014, (07) :22-31
[4]   国际生产分割、要素禀赋与劳动收入份额:理论与经验研究 [J].
蒋为 ;
黄玖立 .
世界经济, 2014, 37 (05) :28-50
[5]   工会是否改善劳动收入份额?——理论分析与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 [J].
魏下海 ;
董志强 ;
黄玖立 .
经济研究, 2013, 48 (08) :16-28
[6]   技术偏向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再考察 [J].
陈宇峰 ;
贵斌威 ;
陈启清 .
经济研究, 2013, 48 (06) :113-126
[7]   产品替代性与生产率分布——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 [J].
孙浦阳 ;
蒋为 ;
张龑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30-42
[8]   论要素收入分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J].
郭庆旺 ;
吕冰洋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12) :46-62+207
[9]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增长——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检验 [J].
陈晓玲 ;
连玉君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1) :93-118
[10]   劳动报酬占比变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 [J].
石涛 ;
张磊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8)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