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偏技术进步下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研究

被引:23
作者
郑猛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关键词
有偏技术进步; 要素替代弹性; 经济增长; “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6.11.006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13.2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F061.2 [增长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0201 ;
摘要
本文将有偏技术进步引入标准化CES生产函数测算了全球71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并选择效果显著的国家或地区样本对要素替代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国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引致技术进步偏向呈现差异化;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增长效应更为显著。因此,未来中国应不断探寻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进一步推进要素、产业以及增长动力等结构性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10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要素替代弹性的逻辑错误 [J].
王灿雄 ;
谢志忠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 28 (10) :13-16
[2]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增长——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检验 [J].
陈晓玲 ;
连玉君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1) :93-118
[3]   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 [J].
毛其淋 ;
盛斌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1) :181-210
[4]   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 [J].
戴天仕 ;
徐现祥 .
世界经济, 2010, 33 (11) :54-70
[5]   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 [J].
周明海 ;
肖文 ;
姚先国 .
管理世界, 2010, (10) :24-33
[6]   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 [J].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
张平 ;
刘霞辉 ;
张晓晶 ;
张自然 ;
王宏淼 ;
袁富华 .
经济研究, 2010, 45 (05) :4-20+122
[7]   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 [J].
刘生龙 ;
胡鞍钢 .
经济研究, 2010, 45 (03) :4-15
[8]   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武康平 .
经济研究, 2008, (08) :16-28
[10]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陈强,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