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20
作者
覃志鹏
机构
[1]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意义; 措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对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的浓缩与传承,它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是维护文化主体和文化主权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 [J].
汪立珍 .
民族教育研究, 2005, (06) :62-67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J].
陈庆云 .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5, (05) :55-60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 [J].
何星亮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3) :31-36
[5]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 [J].
贺学君 .
江西社会科学, 2005, (02) :103-109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悖论与新路径 [J].
连冕 .
装饰, 2005, (01) :19-20
[7]   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文化利益保障探析 [J].
雷振扬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3) :33-39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J].
詹正发 .
武当学刊, 1997, (04) :39-41
[9]  
第三国策[M]. - 科学出版社 , 徐嵩龄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