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居所居民对“家”的感知与认同研究

被引:16
作者
段圣奎 [1 ,2 ]
苏勤 [1 ]
张丽 [3 ]
王金莲 [1 ]
吴骁骁 [1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3]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学院
关键词
第二居所; 避暑居民; 流动性; 家的地理学; 认同;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20.01.007
中图分类号
C913.1 [恋爱、家庭、婚姻];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流动性语境下的"家"不再被视为稳定不变的概念,而是被不断建构的社会空间。第二居所赋予了传统社会中的"家"更丰富的动态内涵与独特的象征意义。文章以避暑旅游地重庆仙女山镇为例,研究第二居所避暑居民对"家"的空间想象与感知,及产生的特定认同。研究认为,第二居所避暑居民实现了对舒适空间的功能认同、对精英空间的社会认同及对家庭空间的情感认同,三者凸显出家的休闲属性、社会属性与日常属性的有机统一。第二居所表明了一种逃离现代性及满足休闲需求的旅游形式,也是一种规律性、重复性和循环性的生活方式,同时彰显出对身份、情感及真实性的渴望。第二居所的居住过程是家的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与第一居所及流动空间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家"。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旅游地理学视角下第二居所旅居研究 [J].
王金莲 ;
苏勤 ;
吴骁骁 ;
段圣奎 .
人文地理, 2019, 34 (01) :90-98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议题与展望 [J].
朱竑 ;
张博 ;
马凌 .
地理科学, 2019, 39 (01) :1-11
[3]   跨学科聚焦的新领域:流动的时间、空间与社会 [J].
孙九霞 ;
周尚意 ;
王宁 ;
朱竑 ;
周大鸣 ;
甄峰 ;
刘行健 ;
杨晶晶 ;
陈敬复 ;
杨茜好 .
地理研究, 2016, 35 (10) :1801-1818
[4]   拉萨八廓街地方性的游客认同建构 [J].
胡宪洋 ;
白凯 .
地理学报, 2015, 70 (10) :1632-1649
[5]   国外“家”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启示 [J].
封丹 ;
李鹏 ;
朱竑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7) :809-817
[6]   对文化微空间的感知与认同研究——以广州太古汇方所文化书店为例 [J].
谢晓如 ;
封丹 ;
朱竑 .
地理学报, 2014, 69 (02) :184-198
[7]   地方与认同:欧美人文地理学对地方的再认识 [J].
朱竑 ;
钱俊希 ;
陈晓亮 .
人文地理, 2010, 25 (06) :1-6
[8]  
避暑旅游地第二居所居民地方认同研究[D]. 邱川曦.西南大学 2017
[9]  
Facilitating well-being at the second home: the rol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J] . Trudie Walters.Leisure Studies . 2017 (4)
[10]  
Rural Second Homes: A Narrative of De‐Centralisation[J] . Winfried Ellingsen.Sociologia Ruralis . 2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