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高原入湖河口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效益分析

被引:22
作者
符文超 [1 ]
田昆 [2 ,3 ]
肖德荣 [2 ]
李伟 [4 ]
岳海涛 [2 ]
赵湘江 [1 ]
杨浩 [1 ]
机构
[1]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
[3] 重庆大学
[4]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关键词
入湖口; 剑湖; 高原湿地; 生态修复; 效益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选取滇西北高原典型退化湿地剑湖,对入湖河流永丰河入湖河口退化湿地进行的生态修复措施及其效益进行研究,评估其恢复效果,为高原退化湿地的修复和污染湖泊的治理提供依据。研究地修复2a后,入湖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得到较大改善,空间结构得到优化配置;水质状况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101%,水体中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含量较恢复前明显下降,去除率分别达到62.5%、89.3%、62.5%、91.7%、68.0%,这一水质降解结果表明:基底修复促进了入湖河口水文状况的改善,而依据植物对不同浓度污水的适应状况进行多生活型、多种类的植物配置,并适当增加沉水植物比例,有效发挥了植物的净化作用,但不同湿地植物群落之间净化效果存在差异,显示了植物对氮磷的喜好程度和植物间的互作关系,而相同植物群落在不同浓度污水条件下的表现同样存在差异。因此,污染水体的治理必须选择性利用适合不同污水浓度的水生植物进行合理的群落配置,同时,根据水质变化及时对植物进行适应性调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该退化湿地修复后,每年可产生以净化功能效益为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185万元,以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生态旅游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32.7万元,以及以生态农业系统为主的市场价值270万元,呈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187 / 21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滇西北典型高原湿地保护区湖滨带功能效益研究.[D].徐守国.西南林学院.2007, 09
[2]   基于景观格局的胶州湾大沽河口湿地生态安全 [J].
于蓉蓉 ;
谢文霞 ;
赵全升 ;
徐振 ;
刘文龙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11) :2891-2899
[3]   云南高原湿地湖滨带植物不同空间配置对生活污水N、P去除的影响 [J].
李隐 ;
田昆 ;
肖德荣 ;
杨倩 ;
谢雯颖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06) :1425-1431
[4]  
滇西北高原闭合半闭合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效果.[J].杨倩;田昆;肖德荣;李隐;董瑜;杨扬;.应用生态学报.2012, 06
[5]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分析 [J].
张运 ;
张贵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08) :276-281
[6]   多种湿地植物组合对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 [J].
彭婉婷 ;
邹琳 ;
段维波 ;
李银霞 ;
潘远智 ;
曾德刚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3) :612-617
[7]   云南高原常见湖滨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氮的净化研究 [J].
黄余春 ;
田昆 ;
岳海涛 ;
杨扬 .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2) :359-363
[8]   洱海流域44种湿地植物的氮磷含量特征 [J].
鲁静 ;
周虹霞 ;
田广宇 ;
刘贵华 .
生态学报, 2011, 31 (03) :709-715
[9]   不同空间配置的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J].
李莎莎 ;
田昆 ;
刘云根 ;
周耀华 ;
杨红梅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8) :1951-1955
[10]   滇西北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N·P污染净化效果研究(英文) [J].
李卫东 ;
刘云根 ;
田昆 ;
梁启斌 ;
刘惠芳 .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0, 11 (07) :109-1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