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黄龙地区马五段白云岩次生灰化作用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17
作者
刘宝宪 [1 ,2 ]
王红伟 [1 ]
马占荣 [1 ]
李磊 [1 ]
李燕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次生灰化; 成岩阶段; 古地貌; 裂缝体系; 泥晶含膏白云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石灰岩的白云岩化作用因能形成较好的储层而备受关注,以往学者开展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工作,但对白云岩的次生灰化作用的研究和认识程度均较低。次生灰化是发生在碳酸盐岩中重要的成岩作用类型之一,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黄龙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次生灰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成岩阶段,并对次生灰岩的成因及主控因素进行探讨,指出古地貌低洼部位有利于白云岩次生灰化作用的发生,裂缝体系也是次生灰化作用的控制因素之一,泥晶含膏白云岩在低温条件下易于发生次生灰化作用。这些认识在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预测方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89 / 7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J].
史基安 ;
邵毅 ;
张顺存 ;
付翠琴 ;
白海峰 ;
马占龙 ;
吴志雄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3) :316-324
[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 [J].
李贤庆 ;
胡国艺 ;
李剑 ;
熊波 ;
米敬奎 ;
唐友军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2) :120-124
[3]   韩城矿区奥灰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 [J].
吕广罗 ;
蔡德嵩 ;
陈玲芬 ;
何宝林 ;
高景明 .
中国煤田地质, 2003, (04) :31-34
[4]   白云石晶体的有序度与去白云石化反应 [J].
邓敏 ;
钱光人 ;
唐明述 .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1-5
[5]   鄂尔多斯碳酸盐岩去白云石化及其与储集性的关系 [J].
覃建雄 ;
杨作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04) :61-67
[6]   湖北随州薛家店地区灯影组去白云石化特征及意义 [J].
翟永红 ;
郭成贤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7, (04) :17-21
[7]   去白云化作用机理的实验模拟探讨 [J].
黄思静 ;
杨俊杰 ;
张文正 ;
黄月明 ;
刘桂霞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3, (04) :81-86
[8]   近期表层渗流水作用下的去白云化作用 [J].
沙庆安 ;
潘正莆 ;
王尧 .
地质科学, 1979, (04) :378-3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