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成效监测

被引:40
作者
李登科 [1 ]
卓静 [1 ]
孙智辉 [2 ]
机构
[1] 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
[2] 陕西省延安市气象局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建设; 遥感监测; 地理信息系统; 植被;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吴起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21 [造林计划与实施];
学科分类号
090702 ;
摘要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SPOT VEGETATION数据从宏观上反映近年来植被覆盖所发生的变化;利用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度,与DEM数据叠加分析计算坡耕地面积、土壤侵蚀强度,研究退耕还林前后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坡耕地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较细致地揭示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的所取得的实效。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吴起县域版图在遥感影像逐渐显现、越来越清晰,植被覆盖增加极为显著,高覆盖植被面积在逐年增加,低覆盖植被面积在逐年减少,植被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周围区域。与1997年相比,到2007年该县有75.15%耕地不再耕种,退出的耕地主要变为草地、林地和果园;林草覆盖率增加显著,由1997年的37.06%提高到2007年的80.60%;大于25°的坡耕地80%~90%实现了退耕;土壤侵蚀强度总体上降低,极强度、剧烈的高等级土壤侵蚀面积由1997年占国土总面积的42.52%下降到2007年的17.35%,但形势仍然严峻,需继续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价值评估与补偿——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J].
秦伟 ;
朱清科 ;
赖亚飞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05) :159-164
[2]   基于SPOT NDVI和降水序列的退耕还林(草)效果分析 [J].
周洪建 ;
王静爱 ;
李睿 ;
陈思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4) :70-74
[3]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以吴起县双树沟流域为例 [J].
曾光 ;
杨勤科 ;
张信宝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3) :48-52
[4]   退耕还林对吴起县粮食产量影响初析 [J].
华凤燕 ;
杨尚勤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 (10) :2742-2745+2751
[5]   3S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监测中的应用 [J].
刘勇 ;
刘悦翠 ;
王得军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02) :177-180
[6]   基于GIS的四川省青川县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 [J].
王灵 ;
钱翌 ;
赵前程 ;
胥晓 .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21-124
[7]   基于NDVI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监测及效果评价——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J].
陈芳 ;
魏怀东 ;
丁峰 ;
周兰萍 ;
胡小柯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01) :50-53
[8]   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影响的分析——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J].
李卫忠 ;
吴付英 ;
吴宗凯 ;
雷明军 ;
刘广亮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06) :161-164
[9]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现状研究——以陕西吴起县为例 [J].
周万亩 ;
李佩成 ;
李莉 ;
付小刚 .
地下水, 2007, (03) :117-121
[10]   陕北植被变化遥感监测及对径流的影响 [J].
孙智辉 ;
罗琳 ;
苏锋 ;
李新亚 .
气象科技, 2007, (02) :282-28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