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以吴起县双树沟流域为例

被引:4
作者
曾光 [1 ]
杨勤科 [1 ]
张信宝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植被特征; 自然恢复; 地上生物量; 植被群落分类; 黄土丘陵沟壑区;
D O I
10.16843/j.sswc.2008.03.010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采用TWINSPAN分类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吴起县双树沟流域30个自然恢复草地植被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后各植被群落特征和地上生物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恢复条件下,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加,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依次经历了猪毛蒿群落—赖草+长芒草群落—赖草+铁杆蒿群落—铁杆蒿群落—铁杆蒿+茭蒿群落5个发展阶段,地带性植被类型铁杆蒿+茭蒿群落在研究区内开始出现,并且已经占有一定优势;随着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的不断进行,Margalef等丰富度指数以及Shannon-wiener等多样性指数、Pielou等物种均匀度指数和地上生物量都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发展趋势;在植被自然恢复的稳定阶段,虽然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有一定的增加,但是相对恢复初期来讲还是有所下降,并且有达到与初期相当水平的趋势;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在第1恢复阶段最大,而均匀度指数Jsw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在第5恢复阶段最高。随着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的不断进行,植被群落总盖度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而不断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沿线边缘植被特征初步研究 [J].
贾燕锋 ;
焦菊英 ;
张振国 ;
王宁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4) :39-43+61
[2]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恢复方式下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征 [J].
焦菊英 ;
焦峰 ;
温仲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5) :667-674
[3]   黄土丘陵区流域主要植被类型养分循环特征 [J].
赵护兵 ;
刘国彬 ;
侯喜禄 .
草业学报, 2006, (03) :63-69
[4]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 [J].
温仲明 ;
焦峰 ;
刘宝元 ;
卜耀军 ;
焦菊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1) :21-25
[5]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J].
白文娟 ;
焦菊英 ;
马祥华 ;
温仲明 ;
焦峰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7) :1317-1322
[6]   黄土沟壑区植被自我修复与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吴旗县为例 [J].
温仲明 ;
焦峰 ;
卜耀军 ;
焦菊英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1) :1-3
[7]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J].
巩杰 ;
陈利顶 ;
傅伯杰 ;
虎陈霞 ;
卫伟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1) :93-96
[8]   河沟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变化及植被分布与生物量研究 [J].
王春红 ;
王治国 ;
铁梅 ;
王国盛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2) :18-23
[9]   东北过伐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林分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 [J].
雷相东 ;
唐守正 ;
李冬兰 ;
陈宝升 ;
王福军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2, (04) :346-350
[10]   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吴彦 ;
刘庆 ;
乔永康 ;
潘开文 ;
赵常明 ;
陈庆恒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6) :648-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