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被引:125
作者
巩杰
陈利顶
傅伯杰
虎陈霞
卫伟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地利用;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弃耕地;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5.01.023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安家坡小流域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弃耕地等地类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植被系统具有较强的养分表层富集功能;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人工灌木植被对土壤的培肥作用高于乔木植被;农地弃耕(撂荒)有一定的土壤培肥作用;对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来说,在退耕还林还草时应优先考虑恢复灌木和草本等先锋植被;在土壤质量改善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乔木的间植;农地弃耕是一种节省人力物力而其生态环境效应又很好的双赢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