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保护空缺分析及其保护网络构建

被引:35
作者
李晓文 [1 ]
郑钰 [1 ]
赵振坤 [2 ]
黎聪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长江中游生态区; 湿地水禽; 潜在生境; Gap分析; 保护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建了综合反映长江中游生态区地形、植被与地表覆盖特征的GIS综合空间数据库,在对长江中游生态区核心湿地保护物种,即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分布范围和生境需求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反映物种分布与GIS数据库中生态地理因子关联的生境适宜性单元,从而确定了核心物种分布的潜在生境,对照现有保护区分布格局,找到了区域湿地生境保护的薄弱和空缺区域(Gaps),评价了现有保护区系统对潜在生境保护的有效性。基于Gap分析结果和现有保护区分布格局,进一步考虑保护网络的整体性和连通性以及保护成本,构建了长江中游湿地保护区生物保护网络的合理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生态区核心物种潜在生境涉及134个县(市)级单元,而目前长江中游湿地保护网络仅覆盖了23.49%的潜在生境,仍有大量潜在生境游离于现有保护区系统外。为完善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保护网络,应在湖北(13县)、安徽(8县)和江西(1县)所属22个县域内建立新的湿地保护区或保护小区,并与现有湿地保护系统有机整合,最终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由45个县级单元构成的的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生物保护网络合理格局,并保护80%以上核心物种的潜在生境。本研究同时也表明基于GIS生态地理空间数据库和生境适宜性单元概念进行大尺度生境分析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4979 / 498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GAP分析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肖海燕
    赵军
    蒋峰
    曾辉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 153 - 158
  • [2] 长江中游湿地系统驱动关系的演变及保护展望
    王学雷
    吴后建
    任宪友
    不详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 (05) : 644 - 648
  • [3] 湖北省珍稀濒危保护水禽物种多样性及种群数量
    葛继稳
    蔡庆华
    胡鸿兴
    刘建康
    曹国斌
    刘胜祥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1) : 50 - 54
  • [4] GAP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学方法
    刘吉平
    吕宪国
    殷书柏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1) : 41 - 51
  • [5] 湖北省湿地水禽资源研究
    葛继稳
    蔡庆华
    胡鸿兴
    刘建康
    曹国斌
    朱兆泉
    刘胜祥
    石道良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3) : 285 - 292
  • [6] 长江中游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任宪友
    蔡述明
    王学雷
    杜耘
    王茜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 114 - 116+120
  • [7] 长江中游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方精云,赵淑清,唐志尧等著, 2006
  • [8]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 1998
  • [9] Gap analysis: concepts, methods, and recent results*[J] . Michael D. Jennings.Landscape Ecology . 2000 (1)
  • [10] Nature conserved in changing landscapes with and without spatial planning[J] . Richard T.T Forman,Sharon K Collinge.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