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涝渍生态环境的演替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7
作者
刘章勇
雷慰慈
陈阜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长江大学 农学院
[3] 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4] 湖北 荆州
[5] 北京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涝渍地; 生态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1 [环境与环境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江汉平原涝渍生态环境的演替经历了3个大的阶段,从更新世时期到全新世中期(2500a B.C)为第一阶段,主要由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驱动;从全新世后期到明末清初(1650a A.D)为第二阶段,由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共同驱动完成;从明末清初至今为第三阶段,主要由围湖垦殖、筑堤修坝、农业政策等人为因素驱动。湖泊在江汉平原涝渍生态环境的演变中起着特殊的重要调控和指示作用,近代大规模的围湖垦殖大大加快了涝渍地的形成速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江汉平原涝渍地农业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与效益分析 [J].
刘章勇 ;
邱玉华 ;
刘百韬 ;
李必华 ;
熊先忠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2) :184-188
[2]   江汉平原湖泊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J].
何报寅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241-244
[3]   江汉平原古地理与“云梦泽”的变迁史 [J].
郑明佳 .
湖北地质, 1988, (02) :6-11
[4]  
长江中游荆江变迁研究[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杨怀仁,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