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2012年可可西里乌兰乌拉湖面积和边界变化及其原因

被引:9
作者
姜丽光 [1 ,2 ]
姚治君 [1 ]
刘兆飞 [1 ]
王蕊 [1 ,2 ]
吴珊珊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乌兰乌拉湖; 面积变化; 气候变化; 湖水补给;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3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通过湖泊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气候变化状况。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多源、多时相的数字遥感影像、地形图和DEM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乌兰乌拉湖37 a来湖泊面积变化及其与自然要素(气温、降水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从湖泊补给的构成角度分析了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自1976~2012年期间,乌兰乌拉湖范围总体上有所扩张,期间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过程。1976年乌兰乌拉湖的面积为555.97 km2,1994年其面积为496.50 km2,这期间湖泊在逐年萎缩,递减幅度为3.12 km2/a;从1998年开始,湖泊面积开始迅速扩大,1998年湖泊面积为499.83 km2,到2012年湖泊面积达655.25 km2,扩张速率为10.36 km2/a。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变化主要集中在湖的南部河流入湖口处。1976~2012年期间,乌兰乌拉湖流域的年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1998年以来,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扩张的原因有二:年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冻融水量增加。在湖泊主要年补给水量构成中,湖面年降水量、流域年降水径流量、冻融水年补给量分别约占23.3%、43.7%和33.0%。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J].
王欢 ;
李栋梁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 33 (02) :93-99
[2]   羌塘自然保护区湖泊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J].
李林 ;
杨秀海 ;
扎西央宗 ;
赵文 ;
拉巴卓玛 .
干旱区研究, 2013, (03) :419-423
[3]   西藏多庆错湖面变化及原因分析 [J].
杨秀海 ;
李林 ;
拉巴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4) :625-634
[4]   长江源区五道梁的土壤热状况研究 [J].
李韧 ;
赵林 ;
吴通华 ;
丁永建 ;
肖瑶 ;
焦永亮 ;
孙琳婵 ;
史健宗 .
干旱区地理, 2013, 36 (02) :277-284
[5]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特征 [J].
李韧 ;
赵林 ;
丁永建 ;
吴通华 ;
肖瑶 ;
杜二计 ;
刘广岳 ;
乔永平 .
科学通报, 2012, (30) :2864-2871
[6]   可可西里地区库赛湖变化及湖水外溢成因 [J].
姚晓军 ;
刘时银 ;
孙美平 ;
郭万钦 ;
张晓 .
地理学报, 2012, 67 (05) :689-698
[7]  
High-altitude salt lake elevation changes and glacial ablation in Central Tibet, 2000-2010[J]. WANG Erchie.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05)
[8]   中国湖泊的数量、面积与空间分布 [J].
马荣华 ;
杨桂山 ;
段洪涛 ;
姜加虎 ;
王苏民 ;
冯学智 ;
李爱农 ;
孔繁翔 ;
薛滨 ;
吴敬禄 ;
李世杰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3) :394-401
[9]   长江源高寒区域降水和径流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J].
梁川 ;
侯小波 ;
潘妮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1, 9 (01) :53-59
[10]   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湖水位的影响 [J].
伊万娟 ;
李小雁 ;
崔步礼 ;
马育军 .
干旱气象, 2010, (04) :37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