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四逆汤对阴黄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11
作者
佟欣
王喜军
孙晖
机构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中医学; 茵陈四逆汤; 阴黄证; 治疗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建立中医阴黄证动物模型,系统评价茵陈四逆汤对大黄、乙醇、α-异硫氰酸萘酯(ANIT)三因素复合诱导的大鼠阴黄证的治疗作用。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恢复组、茵陈四逆汤低剂量组、茵陈四逆汤中剂量组、茵陈四逆汤高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L-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总胆汁酸(TAB)、血清白介素2(IL-2)的活性和效价以及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比值(cAMP/cGMP),同时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情况。结果:阴黄证大鼠出现明显阳虚表现。模型组、模型恢复组ALT、AST、ALP、γ-GT、TB、DB、TAB、IL-2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及模型恢复组比下降显著(P<0.01);模型组、模型恢复组cAMP/cGMP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组cAMP/cGMP比值与模型组及模型恢复组比升高显著(P<0.01)。同时,组织病理学也得出上述相同的结论。结论:茵陈四逆汤对阴黄证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阴黄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J].
张赤志 ;
曾浩 ;
程良斌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07) :43-46
[2]   阴黄形成机理的研究 [J].
潘雪飞 ;
张长法 ;
邱蔚蔚 ;
杨琦 ;
唐永明 ;
周民伟 ;
赵红红 ;
钱超 .
中医杂志, 1997, (09) :560-562+516
[3]  
肝脏病学.[M].梁扩寰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4]  
方剂学.[M].段富津;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陈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