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被引:7
作者
秦玲
雷宇
黄可欣
机构
[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D O I
10.16439/j.cnki.1673-7245.2006.06.013
中图分类号
R543.5 [动脉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消退作用和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饲养16周。观察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VCAM1、PAI1水平和体重的变化,处死动物后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局部VCAM1和PAI1阳性表达百分数。结果实验前3组动物血清TC、TG、LDL、VCAM1和PAI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16周后与胆固醇饲喂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血清TC、LDL、VCAM1和PAI1水平,明显减少斑块/内膜面积比(0.161±0.027比0.281±0.037,P<0.01);明显减少内膜厚度(38.11±6.02比67.47±7.13)μm;明显减少内膜/中膜比(0.391±0.213比0.878±0.370,P<0.01)。阿托伐他汀明显减少VCAM1和PAI1的阳性表达(P<0.01)。结论AS的发生伴有VCAM1和PAI1的过度表达,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它们的表达减轻AS病变可能是其抗AS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61 / 4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的慢性炎症
    冯宗忱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05) : 393 - 394
  • [2] 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黄芸
    戴闺柱
    冯宗忱
    鲁成发
    成蓓
    王秋芬
    聂福鼎
    李景东
    [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3, (08) : 481 - 483
  • [3] 普伐他汀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表达的影响
    陈良华
    陆国平
    吴春芳
    龚兰生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02) : 54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