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20
作者
吕志成
郝立波
段国正
李殿超
连长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贵阳,长春科技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长春,长春科技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长春,长春科技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长春,长春科技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长春,国土资源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岩浆的形成与演化; 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00.04.015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蒙古-鄂蒙茨克残余洋“剪刀式”闭合的总体构造背景下,但各组火山岩形成的具体构造属性不尽相同。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残余洋开始“剪刀式”闭合,布列亚-佳木斯地体逆时针旋转的拉张环境;上库力组火山岩形成于布列亚-佳木斯地体剪切-走滑拼合的挤压环境;梅勒图组火山岩形成于张性裂陷环境。反映了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本区处于旋转、拉张-挤压、走滑拼合-再旋转拉张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406 / 4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壳幔相互作用的证据
    葛文春
    林强
    孙德有
    吴福元
    元钟宽
    李文远
    陈明植
    尹成孝
    [J]. 岩石学报, 1999, (03) : 396 - 406
  • [2] 中国东北及邻区若干地质构造问题的新认识
    李锦轶
    [J]. 地质论评, 1998, (04) : 339 - 347
  • [3]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大地构造意义附视频
    林强
    葛文春
    孙德有
    吴福元
    元钟宽
    闵庚德
    陈明植
    李文远
    权致纯
    尹成孝
    [J]. 地质科学, 1998, (02) : 3 - 13
  • [4] 额尔古纳超大型火山热液型铀成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罗毅
    王正邦
    周德安
    [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7, (01) : 2 - 11
  • [5] 海拉尔及其邻区中生代火山岩的特征与边缘陆块型火山岩的提出
    夏军
    王成善
    李秀华
    赵万里
    程学儒
    [J].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3, (04) : 67 - 80
  • [6] 大兴安岭的大陆火山岩及其矿化作用
    徐公愉
    [J]. 中国区域地质, 1983, (03) : 39 - 50+151
  • [7] 中国东部地壳与岩石的化学组成[M]. 科学出版社 , 鄢明才, 1997
  • [8] 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李文国主编, 1996
  • [10] 额尔古纳—满洲里地区超大型火山岩型铀矿成矿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及找矿靶区优选 .2 罗毅,王正邦,侯惠群等.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