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退耕区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研究

被引:5
作者
陈儒
徐婵娟
邓悦
姜志德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低碳农业; 碳效应; 碳效率;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
D O I
10.13968/j.cnki.1009-9107.2017.06.08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基于碳效应视角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的现实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的差异,再次明确了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核心理念。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使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户逐渐分化为粮食作物主导型、设施经济作物主导型、经济林木主导型、家禽家畜主导型4种类型;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筛选、组合,逐步形成了11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退耕任务对不同模式的碳效应和碳密度具有明显的影响,退耕规模是影响不同模式碳排放密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黄土高原退耕区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模式的碳效率比较分析,最终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显化为种养复合循环生产模式、设施有机生态生产模式、旱区节水生产模式、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4种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农业生产项目的综合碳效应分析与核算研究——基于陕西安塞的农户调查数据 [J].
陈儒 ;
邓悦 ;
姜志德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3) :23-34+150
[2]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复耕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J].
陈儒 ;
邓悦 ;
姜志德 ;
谢晨 .
资源科学, 2016, 38 (11) :2013-2023
[3]   后退耕时代退耕区农户的复耕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7省1757个农户的调查 [J].
陈儒 ;
姜志德 ;
谢晨 .
农村经济, 2016, (06) :38-44
[4]   河北省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效率研究 [J].
尹钰莹 ;
郝晋珉 ;
牛灵安 ;
陈丽 .
资源科学, 2016, 38 (05) :918-928
[5]   碳汇功能的设施蔬菜生态补偿机制 [J].
宋博 ;
穆月英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02) :79-86
[6]   低碳农业推广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演化博弈分析 [J].
何小洲 ;
汤婉 ;
彭勇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01) :59-65
[7]  
湖南省双季稻生产系统碳效率[J]. 陈中督,吴尧,遆晋松,陈阜,李永.应用生态学报. 2015(01)
[8]   不同类型农户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12个典型村为例 [J].
李赞红 ;
阎建忠 ;
花晓波 ;
辛良杰 ;
李秀彬 .
地理研究, 2014, 33 (04) :721-734
[9]   中国农村碳排放核算及分析:1999~2010 [J].
韦惠兰 ;
杨彬如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03)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