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共情能力结构及其问卷编制

被引:30
作者
潘孝富
孔康
赵斌强
李艳春
房绍霞
机构
[1]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共情能力; 问卷编制; 信效度检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1.7 [心理测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内外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共情能力研究较少,其问卷编制则更少。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学生共情能力的理论构架,并编制了大学生共情能力的预试问卷。通过对59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试,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内在结构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大学生共情能力包含共情识别、共情理解和共情应对三个维度,由对自我情绪识别、对他人情绪识别、一致性理解、反向理解、正向应对和负向应对等六个因子构成。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共情的相关理论评述及动态模型探新 [J].
刘聪慧 ;
王永梅 ;
俞国良 ;
王拥军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5) :964-972
[2]   杰弗逊共情量表的编译及评价 [J].
安秀琴 ;
杨辉 ;
徐建萍 ;
宋丽萍 ;
邱玉芳 .
护理研究, 2008, (22) :2063-2064+2066
[4]  
全新思维[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丹尼尔·平克(DanielH.Pink)著, 2006
[5]  
The Empathy Quotient: An Investigation of Adults with Asperger Syndrome or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and Normal Sex Differences[J] . Simon Baron-Cohen,Sally Wheelwright.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 2004 (2)
[6]  
Primate cognition: from ‘what now?’ to ‘what if?’[J] . Louise Barrett,Peter Henzi,Robin Dunbar.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 2003 (11)
[7]  
Empathy: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relation to prosocial behavior[J] . Nancy Eisenberg,Richard A. Fabes.Motivation and Emotion . 1990 (2)
[8]  
Empathic Accuracy .2 W. Ickes.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