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USLE模型的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保持研究

被引:33
作者
史东梅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保持; 紫色丘陵区; 调控措施; RUSLE模型;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0.03.017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坡耕地是紫色丘陵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本文基于RUSLE模型对四川盆地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评价,提出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保持的RUSLE工程,可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框架。研究认为:(1)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蚀性因子(K)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点,R因子变化主要由当地降雨条件的时空变化引起的;坡耕地耕作土壤的土壤可蚀性K因子空间变化从本质上是由于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所决定的,时间变化从本质上是由于各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所造成的;作物覆盖因子(C)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特点,不同的坡耕地利用模式其覆盖度的年内变化差异很大,由降雨侵蚀力和作物覆盖因子在时间上的配合组合情况决定了当地坡耕地的实际水土流失量;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表现为"短坡长、陡坡地"特点,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应以不同频率水文年条件下当地常规种植模式的持续稳定生产力获得为最终目标。(2)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保持RUSLE工程为以自然年降雨条件(分配)与作物年地表覆盖度的配合状况为依据,通过农业种植模式选择以增大地表覆盖度主动避让年内降雨侵蚀力最大的5,6,7月;以降低土壤可蚀性为目标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耕作性质,保持一定厚度的耕作土层以降低土壤侵蚀危险性;以"保土排水"为目标实施可改善坡耕地微观地形的聚土免耕、植物篱技术,减少坡面土壤流失量并降低坡耕地季节性干旱危险性,保持稳定的土地生产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251 +2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亚热带地区土壤可蚀性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J].
张向炎 ;
于东升 ;
史学正 ;
王洪杰 ;
张文太 ;
孙佳佳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1) :41-44
[2]   重庆涪陵区降雨侵蚀力时间分布特征 [J].
史东梅 ;
江东 ;
卢喜平 ;
蒋光毅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9) :16-21
[3]   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 [J].
高旺盛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2) :2702-2708
[4]   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林超文 ;
涂仕华 ;
黄晶晶 ;
陈一兵 .
生态学报, 2007, (06) :2191-2198
[5]   中国土壤可蚀性值及其估算 [J].
张科利 ;
彭文英 ;
杨红丽 .
土壤学报, 2007, (01) :7-13
[6]   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效益评价 [J].
刘刚才 ;
李兰 ;
周忠浩 ;
张建辉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4) :32-36
[7]   四川自然土壤和旱耕地土壤可蚀性特征研究 [J].
邓良基 ;
侯大斌 ;
王昌全 ;
张世熔 ;
夏建国 .
中国水土保持, 2003, (07) :27-29+48
[8]   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机制及过程试验研究 [J].
张平仓 ;
杨勤科 ;
夏艳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4) :376-382
[9]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的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研究进展 [J].
张岩 ;
袁建平 ;
刘宝元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8) :1033-1036
[10]   四川盆地降雨侵蚀力分布与土壤侵蚀危险期探讨 [J].
杨文元 ;
张奇 ;
林超文 .
西南农业学报, 1997, (04) :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