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CEP/GFS资料的中国东部地区雷暴预报研究

被引:9
作者
李娜 [1 ,2 ]
冉令坤 [1 ]
孙建华 [1 ]
李耀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对流参数; 雷暴; 动力因子; 暴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7.9 [雷暴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来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的GFS(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分析及预报场资料,将多个能够表征雷暴发生动力、热力环境的对流因子作为预报因子,通过费希尔判别准则及逐个引入因子法,建立集合多个对流参数的雷暴预报模型,从而进行较长时效(12—24 h)的区域性雷暴预报。依据临界成功指数(CSI)最高的原则,建立最优预报模型,不同地区所选用的对流参数不同,雷暴模型预报雷暴发生与否的临界值也不同,从而不仅能够得到较好的集合多个对流参数的雷暴区域性预报,还能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雷暴发生的地域性特点和气候背景。将建立的预报方法应用于2012年6和9月的两次强对流过程的预报,发现雷暴预报模型较好地预报出两次过程的雷暴落区。进一步,为了能够在强天气预报中客观有效地区分出雷暴与暴雨区,引入集合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法。集合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法在诊断和追踪强降水的发展演变中表现凸出,而集合对流参数雷暴预报方法则对包含短时强降水、冰雹、大风等在内的对流性天气有较好反映,综合两套预报方法各自的优势,建立了集成动力因子-对流参数强天气预报方法,用于降水和雷暴的预报,同时对雷暴加降水型、雷暴无降水型、降水无雷暴型等强天气进行区分预报。对中国多个典型城市的预报效果分析发现,该方法不仅能够较好地预报出较长时效(24 h)的雷暴和降水落区,对区分降水雷暴、无降水雷暴和无雷暴降水也表现出一定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7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统计天气预报原理与方法.[M].孔玉寿; 钱建明; 臧增亮; 编著.气象出版社.2010,
[2]  
天气分析预报物理量计算基础.[M].刘健文等主编;.气象出版社.2005,
[3]  
天气学分析.[M].寿绍文主编;.气象出版社.2002,
[4]  
国外强对流天气的应用研究.[M].彭治班等主编;.气象出版社.2001,
[5]   对流有效位能预报能力的统计分析 [J].
张建春 ;
王海霞 ;
陶祖钰 .
暴雨灾害, 2014, 33 (03) :290-296
[6]   集合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法研究 [J].
高守亭 ;
冉令坤 ;
李娜 ;
张昕 .
暴雨灾害, 2013, 32 (04) :289-302
[7]   动力-统计方法在24小时雷暴预报的应用 [J].
曾淑玲 ;
巩崇水 ;
赵中军 ;
李旭 ;
周甘霖 ;
王式功 ;
尚可政 .
气象, 2012, 38 (12) :1508-1514
[8]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快速循环系统的强对流天气分类概率预报试验 [J].
雷蕾 ;
孙继松 ;
王国荣 ;
郭锐 .
气象学报, 2012, 70 (04) :752-765
[9]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 [J].
俞小鼎 ;
周小刚 ;
王秀明 .
气象学报, 2012, 70 (03) :311-337
[10]   NCEP再分析资料在强对流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J].
王秀明 ;
俞小鼎 ;
朱禾 .
应用气象学报, 2012, 23 (02) :13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