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平流在沙尘暴和大风天气预报中的差异分析

被引:17
作者
孙永刚
孟雪峰
荀学义
袁慧敏
仲夏
机构
[1]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关键词
温度平流; 沙尘暴; 大气层结; 混合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55 []; P457.5 [风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内蒙古沙尘暴天气中大气层结稳定度问题,选取了内蒙古强沙尘暴、大风(以大风为主部分地区伴有扬沙天气)两种天气过程,对冷空气活动的温度平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大风天气都有较强的冷平流活动,但强冷平流的垂直分布明显不同,其对大气层结稳定度、温度垂直廓线、垂直运动分布有明显影响。沙尘暴天气强冷平流中心位于较高的700~600 hPa层次,其与近地层弱冷平流叠加,形成高低层温度平流差异,使得垂直气温直减率加大并保持这一趋势,形成有利于沙尘暴发生的深厚不稳定层结条件,在低层扰动的触发下形成干对流风暴,能量交换不稳定能量释放,使该层大气趋于中性层结即混合层,混合层是能量交换的一个平衡态;大风天气强冷平流中心位于较低的850 hPa以下层次,不利于形成不稳定层结条件。沙尘暴扬起的高度就是混合层厚度,比强冷平流中心位置高出150 hPa左右,强度达到—45×10-3℃·s-1以上的强冷平流中心在700~600 hPa层次时,混合层厚度可达到500 hPa以上层次,这一强度的沙尘暴天气可以影响到我国江南沿海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302 / 13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2]   内蒙古两类持续型沙尘暴的天气特征 [J].
姜学恭 ;
沈建国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6) :702-712
[13]   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的若干进展 [J].
钱正安 ;
蔡英 ;
刘景涛 ;
李栋梁 ;
柳中明 ;
宋敏红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S1) :1-8
[14]   初夏敦煌荒漠戈壁大气边界结构特征的一次观测研究 [J].
张强 ;
卫国安 ;
侯平 .
高原气象, 2004, (05) :587-597
[15]   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J].
钱正安 ;
宋敏红 ;
李万元 .
中国沙漠, 2002, (02) :10-15
[16]   2000年春季沙尘暴动力学特征 [J].
周秀骥 ;
徐祥德 ;
颜鹏 ;
翁永辉 ;
王建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327-334
[17]   2000年6月4日沙尘暴过境时敦煌地面气象要素及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的变化 [J].
胡泽勇 ;
黄荣辉 ;
卫国安 ;
高洪春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2, (01) :1-8
[18]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J].
叶笃正 ;
丑纪范 ;
刘纪远 ;
张增祥 ;
王一谋 ;
周自江 ;
鞠洪波 ;
黄签 .
地理学报, 2000, (05) :513-521
[19]   强沙尘暴微气象特征和局地触发机制 [J].
胡隐樵 ;
光田宁 .
大气科学 , 1997, (05)
[20]   强沙尘暴发展与干飑线——黑风暴形成的一个机理分析 [J].
胡隐樵 ;
光田宁 .
高原气象, 1996, (02) :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