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性意义与学科反思:大数据时代社会学研究的回应

被引:4
作者
赵超越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大数据; 理论终结; 本体性意义; 学科反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大数据应用对社会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出现方法学转向乃至"理论终结说"的主张。但是,从本体论角度来说,大数据的局限性在于它过度简单化了社会生活,因而忽略抑或悬置了社会生活所具有的历史特殊意义。而大数据推崇者所宣称的意义指的是客观、普遍的意义,这无疑是一种曲解。此外,如果越来越多的学者热衷于"计算社会学""新计算社会学"的研究,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学科的分支化倾向。因而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更要秉持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即理论的意义以及人文的关怀。简言之,在学科反思的层面上,"溯洄涵泳"式的回应必要且紧迫。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4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代内“文化反授”:概念、理论和大数据实证 [J].
陈云松 ;
朱灿然 ;
张亮亮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1) :78-100+244
[2]   社会学方法的综合——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例 [J].
郑震 .
社会科学, 2016, (11) :93-100
[3]   规律与因果:大数据对社会科学研究冲击之反思——以社会学为例 [J].
刘林平 ;
蒋和超 ;
李潇晓 .
社会科学, 2016, (09) :67-80
[4]   社会学应该拥抱大数据 [J].
孙秀林 ;
施润华 .
新视野, 2016, (03) :36-41
[5]   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大数据套用到研究人类的“原罪” [J].
潘绥铭 .
新视野, 2016, (03) :32-35
[6]   近三百年中国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基于大数据的描述与回归 [J].
陈云松 ;
吴青熹 ;
张翼 .
社会, 2015, 35 (05) :60-77
[7]   时间、叙事与想象——将历史维度带回社会学 [J].
成伯清 .
江海学刊, 2015, (05) :100-106
[8]   新计算社会学: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学研究 [J].
罗玮 ;
罗教讲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3) :222-241+246
[9]   大数据中的百年社会学——基于百万书籍的文化影响力研究 [J].
陈云松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1) :23-48+242
[10]   论日常生活 [J].
郑震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1) :65-8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