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251
作者
李斌
顾万春
卢宝明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
[2] 北京市林业局种苗站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白皮松; 天然群体; 种实性状; 表型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9.66 [松柏纲];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在白皮松天然林分布区共抽取了13个群体,分别测量了5个种实性状。方差分析表明:白皮松种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的变异,5个性状在群体间的 F值为 2.44-14.68,群体内的F值为 7.48-44.53,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群体内的方差分量接近80%,是白皮松表型遗传变异的主要部分。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VST =22.8%,与其他松类树种相比,分化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各群体内变异系数和相对极差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根据二者的多重比较,可将13个群体按群体内表型变异程度分为4组。种子性状地理梯度变异明显,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种子3个性状(亲代)的表型变异系数与子代的2年生苗高和地径、1年生苗的全干重之间达到或接近显著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白皮松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J].
崔克明 ;
张仲鸣 ;
李举怀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2) :54-61
[2]  
and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St. L .
[3]   白皮松天然林地理分布规律研究 [J].
赵焱,张学忠,王孝安 .
西北植物学报, 1995, (02) :161-166
[4]   长白落叶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J].
张含国,高士新,张敏莉,周显昌,潘本立,原秀玲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5, (06) :21-31
[5]   饱经沧桑的于林白皮松 [J].
潘玉兴 .
中国林业, 1998, (06) :44-44
[7]   苜蓿、草木樨、锦鸡儿根瘤菌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J].
阎爱民 ;
陈文新 .
生物多样性, 1999, (02) :32-38
[8]   白皮松分布区的气候区划 [J].
王小平 ;
王九龄 ;
刘晶岚 ;
王国治 .
林业科学, 1999, (04) :102-107
[9]   白皮松种子及球果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 [J].
王小平 ;
刘晶岚 ;
王九龄 ;
刘春江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3) :3-5
[10]   用同工酶研究马尾松群体的遗传结构 [J].
葛颂 ;
王明庥 ;
陈岳武 .
林业科学, 1988, (04) :39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