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

被引:38
作者
孙刚 [1 ]
盛连喜 [1 ]
千贺裕太郎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部
关键词
水层-底栖界面; 耦合; 生物扰动; 研究进展;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6.05.043
中图分类号
Q178.1 [水生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综合评述了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并进行了展望。国际上十分重视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的研究并已有一定基础,生物扰动作为海洋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开展了工作,但直到10余年前才真正开始定量研究,进入了实验模拟、现场观测与建立模型相结合的新阶段。国内的生物扰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技术方法落后,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层-底栖界面生物扰动效应研究基本上都在海洋中开展,尤其在河口、近岸和浅海水域进行,湖泊和河流研究明显薄弱。作为水生态动力学的重要分支和前沿领域,生物扰动研究具有广阔前景。急需针对我国水域特点,引进先进的现场观测和室内测试手段,进一步揭示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中的生物扰动机制,更精准和更详细地掌握水域中各种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全过程,为控制水体内源污染释放、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建模等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06 / 11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长江口潮滩生态系统氮微循环过程中大型底栖动物效应实验模拟 [J].
刘敏 ;
侯立军 ;
许世远 ;
余婕 ;
欧冬妮 ;
刘巧梅 .
生态学报, 2005, (05) :1132-1137
[2]   丁字湾潮间带日本刺沙蚕幼体对底栖微藻的摄食率 [J].
王诗红 ;
张志南 ;
吕瑞华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409-414
[3]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对潮间带水层-沉积物界面颗粒通量影响的研究 [J].
韩洁 ;
张志南 ;
于子山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5) :723-729
[4]   应用生物扰动实验系统(Annular Flux System)研究双壳类生物沉降作用 [J].
张志南 ;
周宇 ;
韩洁 ;
于子山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270-276
[5]   水层—底栖耦合生态动力学研究的某些进展 [J].
张志南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120-127
[6]   生物扰动实验系统(AFS)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J].
张志南 ;
周宇 ;
韩洁 ;
于子山 .
海洋科学, 1999, (06) :28-30
[7]   紫彩血蛤的生物扰动对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影响 [J].
于子山 ;
王诗红 ;
张志南 ;
周宇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2) :111-114
[8]   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扰动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影响 [J].
张夏梅 ;
李永祺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3, (03) :55-59
[9]   BIOTURBATION EFFECTS OF THE AMPHIPOD COROPHIUM VOLUTATOR ON MICROBIAL NITROGEN TRANSFORMATIONS IN MARINE-SEDIMENTS [J].
PELEGRI, SP ;
BLACKBURN, TH .
MARINE BIOLOGY, 1994, 121 (02) :253-258
[10]   INSITU ASSESSMENT OF MODIFICATION OF SEDIMENT PROPERTIES BY BURROWING INVERTEBRATES [J].
JONES, SE ;
JAGO, CF .
MARINE BIOLOGY, 1993, 115 (01) :13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