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7 条
环杭州湾地区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5
作者:
孙善磊
[1
,2
]
周锁铨
[1
]
薛根元
[3
]
娄伟平
[4
]
吉宗伟
[5
]
石建红
[6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水文气象学院
[3] 宁波市气象局
[4] 新昌县气象局
[5] 绍兴市气象局
[6] 温州市气象局
来源: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全球动态植被模式;
LPJ模式;
环杭州湾地区;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1.06.003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1971—2006年环杭州湾地区25个气象站的降水、温度和云量资料及全球CO2年平均体积分数资料,采用LPJ全球动态植被模式(Lund-Potsdam-Jen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通过模拟环杭州湾地区的植被年净初级生产力(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分析了该地区ANPP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植被ANPP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就环杭州湾地区,36a间植被ANPP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以嘉兴市北部、绍兴市东部较明显;全区平均增加速率为1.5243g·m-2·a-2;2)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环杭州湾地区平均云量与植被ANPP的关系最为密切,偏相关系数为-0.5175,而温度、降水与植被ANPP的关系不明显;同时,植被A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3)在全区平均情况下,36a间由温度下降、降水增加、云量减小、CO2体积分数升高引起的植被ANPP变化趋势分别为-0.0813、-0.0171、0.7601、0.8673g·m-2·a-2,其对应的贡献率分别为-5.18%、-1.09%、48.38%、55.21%。由此可见,该地区植被ANPP变化的主要强迫因子是CO2体积分数和云量,而降水变化对植被ANNP的变化作用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672 / 682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