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西部沉积物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23
作者
陈志华 [1 ]
石学法 [2 ]
蔡德陵 [2 ]
韩贻兵 [2 ]
杨作升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北冰洋; 表层沉积物; 有机质;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生物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通过对楚科奇海及邻近的北冰洋深水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含量(δ13C)、氮同位素含量(1δ5N)及生物成因SiO2(BSiO2)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海源和陆源有机质的分布受海区环流结构和营养盐结构所制约.楚科奇海中西部和楚科奇海台受太平洋富营养盐海水的影响,海洋生产力高,沉积物中海源有机质和BSiO2含量高;靠阿拉斯加一侧海域海水的营养盐含量和生产力都偏低,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比重增加;在研究区北部和东北部的楚科奇高地和加拿大海盆,冰封时间较长,营养盐供应少,海洋生产力低,但来自马更些河和阿拉斯加北部的陆源有机质增多,沉积物中BSiO2含量小于5%,海源有机质百分含量小于40%.由于亚北极太平洋水通过楚科奇海向北冰洋海盆输送,研究区营养盐池表现为开放系统,营养盐的利用率与它的供应成反比,与海洋生产力成反比.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白令海盆pCO2分布特征及其对北极碳汇的影响 [J].
陈立奇 ;
高众勇 ;
王伟强 ;
杨绪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8) :781-790
[2]   楚科奇海浮冰区夏季短期颗粒有机物通量及其主要组分 [J].
陈波 ;
何剑锋 ;
蔡明红 ;
曾胤新 .
极地研究, 2003, (02) :83-90
[3]   生物硅的测定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J].
叶曦雯 ;
刘素美 ;
张经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3) :420-426
[4]   楚科奇海及白令海大型底栖生物初步研究 [J].
李荣冠 ;
郑凤武 ;
江锦祥 ;
郑成兴 ;
黄心光 ;
黄翔玲 ;
徐惠洲 .
生物多样性, 2003, (03) :204-215
[5]   楚科奇海海冰周年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关联因素 [J].
赵进平 ;
朱大勇 ;
史久新 .
海洋科学进展, 2003, (02) :123-131
[6]   1999年夏季中国首次北极考察区水团特征 [J].
高郭平 ;
董兆乾 ;
侍茂崇 .
极地研究, 2003, (01) :11-20
[7]   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高爱国 ;
陈志华 ;
刘焱光 ;
孙海清 ;
杨守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48-154
[8]   加拿大海盆上、下跃层水形成机制的同位素示踪 [J].
陈敏 ;
黄奕普 ;
邱雨生 ;
金明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27-138
[9]   北极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组合特征及古沉积环境的研究 [J].
卢冰 ;
潘建明 ;
王自磐 ;
陈荣华 ;
陆斗定 ;
叶新荣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 (06) :34-48
[10]   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季节分布 [J].
吴莹 ;
张经 ;
张再峰 ;
任景玲 ;
曹建平 .
海洋与湖沼, 2002, (05) :546-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