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深、浅部应力状态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5
作者
梁海华
刘树文
侯建军
常祖峰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双层构造应力模式; 滑脱面; 华北地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53 [地壳应力与活动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分析和评价各种应力资料的基础上 ,从三维空间分析应力图象的差异性 ,并从边界条件和岩石圈介质的不均一性出发 ,提出华北地块构造应力双层模式。然后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模拟 ,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相当吻合 ,即以 10km左右深度的滑脱面为分界 ,其下存在一个比较一致的以近水平的北东 北东东的最大主压应力为特征的挤压应力场 ,而滑脱面之上的浅部地块内主应力方向的一致性很差 ,总体上反映出多方向伸展的格局。计算得到的剪应力分布有助于对大震震源位置的预测。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冀中拗陷内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滑脱构造 [J].
王椿镛 ;
吴庆举 ;
张先康 .
科学通报, 1994, (07) :625-628
[2]   用深地震反射方法研究邢台地震区地壳细结构 [J].
王椿镛 ;
王贵美 ;
林中洋 ;
张四维 ;
刘运生 ;
毛桐恩 ;
刘元生 ;
段以伟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4) :445-452
[3]   华北盆地强震的震源模型兼论强震和盆地的成因 [J].
曾融生 ;
朱露培 ;
何正勤 ;
丁志峰 ;
孙为国 .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03) :288-301
[4]   京津张唐地区小震震源机制 [J].
马林 ;
刘韬 ;
梁尚鸿 ;
束沛镒 ;
卓钰如 .
地震, 1989, (06) :69-73
[5]   汾渭断陷带构造特征的数学模拟 [J].
梁海华 .
地震地质, 1987, (03) :29-37
[6]   我国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有关问题 [J].
李方全 ;
刘光勋 .
地震学报, 1986, (02) :156-171
[7]   中国东部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 [J].
汪素云 ;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1985, (01) :17-32
[8]   华北地区近700年地震序列的数学模拟 [J].
王仁 ;
孙荀英 ;
蔡永恩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 (08) :745-753
[9]   华北平原邢台地震活动地区的上地幔结构和地幔低速层 [J].
滕吉文 ;
魏斯禹 ;
李金森 ;
赵静娴 .
地球物理学报, 1982, (01) :58-64
[10]   华北地壳的多(应力集中)点场与地震 [J].
马宗晋 .
地震地质, 1980, (01) :39-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