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与蓝藻相关性研究

被引:8
作者
吴和岩
郑力行
苏瑾
施玮
机构
[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科
[3]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上海
[4] 上海
关键词
饮用水; 源水; 微囊藻毒素; 蓝藻;
D O I
10.13213/j.cnki.jeom.2005.02.013
中图分类号
R123.1 [水的卫生标准和水的卫生监测];
学科分类号
100402 ;
摘要
[目的]了解S市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与浮游藻类的污染状况,并初步探讨微囊藻毒素 LR浓度与蓝藻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S市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及浮游藻类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藻细胞密度和藻毒素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在夏秋初季节形成污染高峰,最大值分别达到8.78×10 6个/L和2 .3 8μg/L ;而藻类种属构成比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含较多产毒藻种的蓝藻类在夏秋季节比例最高,而硅藻则在冬春季节达到最大密度;另一方面,水源中微囊藻毒素 LR的浓度与蓝藻细胞密度成正相关关系。[结论]有必要加强城市供水系统中藻类(特别是蓝藻)及其毒素污染的监测,而以饮用水源中蓝藻细胞密度作为一个预警指标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城市供水藻毒素污染水平的动态研究 [J].
吴静 ;
王玉鹏 ;
蒋颂辉 ;
朱惠刚 .
中国环境科学, 2001, (04) :35-38
[2]   饮水中微囊藻毒素与我国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J].
俞顺章 ;
赵宁 ;
资晓林 ;
陈刚 ;
董传辉 ;
连民 ;
刘颖 ;
穆丽娜 .
中华肿瘤杂志, 2001, (02) :8-11
[3]   松花江污染对浮游生物、着生藻类影响的初步研究 [J].
芦晏生 .
环境科学, 1985, (01) :33-39
[4]  
淀山湖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宋永昌等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