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及与油气运移关系研究

被引:21
作者
胡明
邓绍强
陈蓉
陈华生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成藏条件; 油气运移; 勘探潜力; 川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查明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北西向构造天然气勘探效果不佳的原因,从研究区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出发,探讨构造应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分析了北西向构造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北西向构造距离开江—梁平海槽生烃中心相对较远,并且其构造轴线和断裂展布方向与碳酸盐岩台地上的烃类运移方向垂直相交,加之构造形成时间较晚(以喜山期为主),各类因素综合作用使北西向构造成藏条件较差,最终导致大多数北西向构造勘探失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106 +1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多年冻土区级配改良结构性路基热学机制 [J].
胡建华 ;
汪稔 ;
胡明鉴 ;
周科平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600-606
[2]   四川盆地东北部构造成因探讨及未来天然气勘探方向 [J].
胡明 .
特种油气藏, 2005, (06) :11-13+103
[3]   大巴山前陆盆地形成及演化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J].
汪泽成 ;
邹才能 ;
陶士振 ;
李军 ;
王世谦 ;
赵朝阳 .
石油学报, 2004, (06) :23-28
[4]   大巴山、米仓山南缘烃源岩特征研究 [J].
王顺玉 ;
戴鸿鸣 ;
王海清 ;
黄清德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0, (Z1) :4-16+3
[5]   大巴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J].
乐光禹 .
矿物岩石, 1998, (S1) :14-21
[6]   南大巴山冲断构造及其剪切挤压动力学机制附视频 [J].
何建坤 ;
卢华复 ;
张庆龙 ;
朱斌 .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4) :419-428
[7]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张国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
[8]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