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方式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翟云龙 [1 ,2 ]
魏燕华 [1 ]
张海林 [1 ]
陈阜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耕种方式; 冬小麦; 群体质量;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讨华北地区耕种方式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2011-2013年通过大田定位试验,分析了免耕条播、深松条播、旋耕条播、机械撒播方式下冬小麦生育进程、群体大小、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的特点。结果表明,免耕条播冬小麦分蘖不足,群体数量小,干物质积累少,叶面积指数偏低,穗粒数、千粒重较低,产量低于其他耕种方式;深松条播冬小麦成熟略晚,群体较大,茎蘖成穗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成穗数和产量均高于旋耕条播,穗粒数、千粒重与之差异不明显;机械撒播冬小麦虽然存在种子有效覆盖度小、种子深浅不一、出苗率低等缺点,但分蘖优势明显,干物质积累最多,叶面积指数最大且最大值出现早,千粒重、穗粒数略有降低,成穗数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旋耕条播和深松条播分别增产15%和11%以上。综合来看,机械撒播有利于优化小麦群体质量,提高整体产量水平,是目前华北地区冬小麦较理想的耕种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174 / 11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冬小麦宽幅撒播种植模式研究 [J].
霍成斌 ;
李岩华 ;
孙美荣 ;
张俊灵 ;
张东旭 .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 (29) :80-82
[2]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J].
陈留根 ;
刘红江 ;
沈明星 ;
郑建初 .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31 (04) :786-791
[3]   耕层优化双行匀播对麦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J].
李华伟 ;
徐月 ;
司纪升 ;
马汇泉 ;
吴建军 ;
王法宏 .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10) :1406-1412
[4]   窄行匀播对晚播冬小麦群体环境、个体性状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J].
薛盈文 ;
张英华 ;
黄琴 ;
王志敏 .
生态学报, 2015, 35 (16) :5545-5555
[5]   耕作方式对华北两熟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J].
孔凡磊 ;
袁继超 ;
张海林 ;
陈阜 .
作物学报, 2013, 39 (09) :1612-1618
[6]   华北平原秸秆覆盖冬小麦减产原因分析 [J].
陈素英 ;
张喜英 ;
孙宏勇 ;
邵立威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3, (05) :519-525
[7]   群体配置对冬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J].
王同朝 ;
齐爽 ;
关小康 ;
李小艳 ;
李仟 ;
姜玉梅 ;
卫丽 .
华北农学报, 2013, 28 (02) :169-174
[8]   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建成的影响 [J].
李朝苏 ;
汤永禄 ;
吴春 ;
黄钢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8) :36-43
[9]   冀南麦区小麦适宜播种方式研究 [J].
刘保华 ;
苏玉环 ;
申景梅 ;
赵文梅 ;
王雪香 ;
冯佳 ;
马永安 .
河北农业科学, 2012, 16 (08) :9-14
[10]   种植方式对寒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J].
李晶 ;
车代弟 ;
李馨园 ;
陈龙涛 ;
顾万荣 .
作物杂志, 2012, (03)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