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Fas基因、FasL(Fas蛋白配体)的变化

被引:6
作者
罗羽慧
李法琦
梅霞
机构
[1] 重庆市中山医院心内科
[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五科
关键词
心衰; 心肌;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Fas/FasL;
D O I
10.16439/j.cnki.1673-7245.2003.06.020
中图分类号
R541.6 [血液循环衰竭];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本实验将探讨腹主动脉缩窄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与Fas及Fas蛋白配体 (FasLigand ,FasL)基因表达的变化 ,揭示二者与心力衰竭发展过程的关系。方法 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 3 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手术左室代偿性肥厚组 (简称肥厚组 )及手术心衰组。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观察发生心衰的大鼠和同期仅左室肥厚而未发生心衰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同时以免疫组化ABC显色法分别检测Fas与FasL蛋白水平变化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Fas基因mRNA的表达改变 ,从而探讨心肌组织中Fas基因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二者在心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假手术组心肌中仅有少许心肌细胞凋亡 ,实施手术的代偿性肥厚组与心衰组大鼠均有心肌细胞凋亡发生 ,但心衰组心肌细胞凋亡的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经腹主动脉缩窄术后 4周 ,左室肥厚而未发生心衰的大鼠其心肌组织Fas蛋白阳性染色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但Fas配体蛋白阳性染色指数与假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而发生心衰的大鼠其心肌组织Fas及Fas配体蛋白阳性染色指数明显高于肥厚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与假手术组和肥厚组相比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