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20110730”辽宁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21
作者:
阎琦
[1
]
孙欣
[1
]
乔小湜
[1
]
赵明
[1
]
崔锦
[2
]
李爽
[1
]
丁抗抗
[3
]
机构:
[1] 辽宁省气象台
[2]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3] 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暴雨;
前倾槽;
热力不稳定;
中尺度特征;
动力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0日辽宁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500 hPa高空槽与850 hPa切变线形成前倾形势,前倾槽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条件。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表明,降水时空变率大;TBB等值线密集区和上冲云顶的位置对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强降水时,雷达回波强度达到65 dBz,且有逆风区和正负速度对出现,中小尺度强对流特征明显;地面等温线密集带与地面切变线(或中尺度低压)的共同作用触发了中尺度雨团,降水强度陡增。通过涡度方程诊断切变线形成动力机制得出,当正涡度变率发展加强时,切变线向正涡度变率大值区方向移动,产生辐合动力抬升条件;散度项对低层涡度变率的贡献最大,强辐合是低层切变线生成的动力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