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10
作者
吴继华
赵林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城市流强度; 时空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年和2009年两个时间截面,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度,根据计算结果将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分为高水平平稳型、较高水平增长型、较高水平缓增型等14种类型.结果显示,2000—2009年,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空间整体格局保持不变,呈现围绕郑州、洛阳的圈层结构;中原经济区北部围绕郑州和洛阳形成城市流强度高梯度区域,而南部由于处于经济区边缘,且处于省际地区,为城市流强度低梯度区域,故在南北方向上北高南低;东西方向上,东部受经济近邻效应影响明显,而西部紧靠西部欠发达地区,故城市流强度东高西低;随着时间的变化,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溢出作用开始凸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1]  
城市地理学[M]. 商务印书馆 , 周一星著, 1995
[12]  
Interregional and 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A Model of a Space-Economy[J] .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1951 (4)
[13]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J].
李国平 ;
王立明 ;
杨开忠 .
经济地理, 2001, (01) :33-37
[14]   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 [J].
周一星 .
城市规划, 1998, (02) :22-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