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后发酵优势菌臭曲霉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3
作者
朱宏涛
陈可可
王东
杨崇仁
李元
张颖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臭曲霉; 生长温度; 碳源; 氮源; 培养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72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03 ;
摘要
为了开发普洱熟茶生产的规范技术,本文对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菌之一的臭曲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酸碱度有广幅的适应性;在以硫酸铵或豆饼粉为氮源,玉米粉或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培养温度以30℃最为适宜。同时,对菌落的生长规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大量培养,以及普洱茶的规范化生产技术提供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510 / 5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普洱熟茶后发酵加工过程中曲霉菌的分离和鉴定
    陈可可
    朱宏涛
    王东
    张颖君
    杨崇仁
    [J]. 云南植物研究, 2006, (02) : 123 - 126
  • [2] 茶氨酸和没食子酸在普洱茶中的含量变化
    折改梅
    张香兰
    陈可可
    张颖君
    杨崇仁
    [J]. 云南植物研究, 2005, (05) : 126 - 130
  • [3] 广西烟仓主要霉变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福新
    朱桂宁
    晏卫红
    黄思良
    周兴华
    唐毓新
    劳道辉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3) : 93 - 97
  • [4]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
    周红杰
    李家华
    赵龙飞
    韩俊
    杨行吉
    杨伟
    吴新庄
    [J]. 茶叶科学, 2004, (03) : 212 - 218
  • [5] 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培养基构成优化研究
    靖德兵
    李培军
    孙铁珩
    许思明
    姚晓福
    不详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03) : 177 - 179
  • [6]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tannic acid by black Aspergillus species.[J].Anne D. Van Diepeningen;Alfons J.M. Debets;Janos Varga;Marijn Van Der Gaag;Klaas Swart;Rolf F. Hoekstra.Mycological Research.2004, 8
  • [7] 中国真菌志.[M].齐祖同主编;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辑;.科学出版社.1997,